2008-2009學年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人文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情況報告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第一組成員
組長:王傳銘
成員:遲雪琳、蘇慧娥、陳貴齡、邵暉🚵、陳稀👩⚕️、林求德、張愛翠、林美玟🧛🏼♀️𓀂、陳劬禾、沈孝昂。
教學評估過程概況
2008年12月9、10日兩天對人文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吳良處長首先宣布了評估專家組名單,並介紹本次隨機教學評估工作的要求和日程。院領導向評估專家介紹了學院發展與學科建設情況,介紹了從1994—2008年期間先後創辦的法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技術專業和傳播學專業情況,既有傳統專業也有創新的時尚專業。並就辦學指導思想🧓🏻、教學條件(含校外實習基地)🤸🏽、培養模式、專業特色和教學管理等方面作了進一步闡述。教學成果也反映出專業教學舉措已得到了社會較好認可和校際相應專業的地位。人文學院在學風建設中提出營造“一切以學生成才為中心”的學術氛圍;完善和落實導師製和導生製的雙導製度;全面推行學風評估體系,以鼓勵教師上好課👱🏿♀️🕍,由教風促進學風等教學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辦學特色🦸🏿♀️。
一、課堂教學質量方面
除了原負責人文學院本科教學巡視工作的遲雪琳、蘇慧娥兩位老師之外👩🏻💼,其他專家是從11月10日開始抽查聽課,每次1~2節➜。這既可避免由於考試前復習而聽不到課🧘🏼,又可增大了聽課的選擇性,共聽了27門課,66門次。其中,面對全校的“面廣量大”的思想政治💳、語文等課共計九門🔗:①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③形勢與政策(1),④形勢與政策(3),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⑥政治學原理🦽,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⑧政治學原理🤵♀️,⑨大學語文。
此外,評估專家還聽了18門專業課🚒,包括知識產權法、禮儀學等🏘。
47
聽課記錄的綜合評價成績表
![]()
| 優等 | 良等 | 及格 | 課堂無人 | 備註 | |||
1 | 66堂26門課程 (1——66) | 36.5% | 48.5% | 6% | 9% |
| ||
41.7% | 51.7% | 6.6% |
| 不計“課堂無人”一項 | ||||
2 | 30堂8門公共課程 (1——30) | 46.6% | 40.0% | 6.7% | 6.7% |
| ||
50.0% | 42.8% | 7.2% |
| 不計“課堂無人”一項 | ||||
3 | 26堂政治思想課程 (1——26) | 42.3% | 42.3% | 7.7% | 7.7% |
| ||
45.8% | 45.8% | 8.4% |
| 不計“課堂無人”一項 | ||||
4 | 四堂“大學語文”課程(27🎶、28👼🏿、29、30) | 75.0% | 25.0% |
|
|
| ||
5 | 36堂18門“專業課” (31——36) | 30.6% | 52.8% | 5.6% | 11% |
| ||
34.4% | 59.4% | 6.2% |
| 不計“課堂無人”一項 |
根據專家們聽課記錄,歸納為“表達”🐟、“信息量”、“重點”、“互__________動”🧙🏼♂️🦸🏽♀️、“教學安排”🦻🏽、“課堂氣氛”🫵🏼、“學生聽課集中度”🙍🏼♀️、“對學生紀律教育”、“PPT”👷、“板書”、“教材”等幾方面以及其他課堂動態分析,附上聽課學生數𓀜。
值得關註的是:
全校面廣量大的思想政治課程取得“優等”與“良等”的成績比率較近,雖然尚有及格評分,實屬不易,其成功之處在於表達、信息量、重點、互動和教學安排等五項均有上佳表現🔠,同樣也反映在課堂氣氛和學生聽課集中度方面。
“大學語文”課程基本上是“優等”🔣,因為該“良等”也有89分⛏。前八項指標均達到好評,還能以教風帶動學風,對不認真學習的學生提出批評🐧,請玩手機學生離開教室🧑🏿🔧🐡,值得一提。
36堂10門“專業課”整體反映著大多數處於“良等”水平,優等為30-35%🚴🏽♂️。但各專業課之間也是差異很大,如秘書學🧘🏽、整合營銷傳播學👎🏿、房地產🦡、形式邏輯、危機公關預警處理等五門課程都被評為“優等”成績,主要反映在前八項指標上。
要切實地貫徹學風𓀃、教風建設👩🏻✈️👩🎤,應該對“聽課學生數”一項加以關註👨🏼✈️。有記錄可查的,從秘書學課程的實到率35%,禮儀學課程的41.8%,中國公務員製度的45%🧑🏿⚖️,大眾傳播課程的45%等🤹🏽,均小於50%,(因就業招聘缺席課程等原因尚未列入)🪇。出勤率最高的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課程的93.1%🧑🏿🦰,房地產課程的94.5%,婚姻家庭繼承法課程的92.7%👩👩👦,大多數處於50-60%~70-80%……🏃,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均屬不正常🏎,有待采取有效措施🕛。
課堂缺席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在遲到現象相當普通🤚🏿,個別的高達30%。更為嚴重的一例,也有兩節課遲到一節又四分之三節課的記錄。《危機公關預警管理》因學生缺席率過高🧑🏿🏫💆🏻♀️,教師無法開課,應引起重視🐌。
學生在上課玩手機💅🏿、講話、瞌睡⛹🏼♂️、看雜誌、幹其他事情、織毛線、繡“十字繡”等不正常現象較多,這是學風建設有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任課教師不敢在課堂上引導直至批評學生🚵🏿♀️,須由規章製度來保障。大學語文課的史偉老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周德紅老師、形式邏輯課的賀善侃老師🪺🤷🏼♂️、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白華山老師等都做出了好榜樣,應予表揚、支持和推廣🙋♀️👋。
“互動”的教學方式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中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既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改善了學習環境。在66堂課中,采用“互動式教學”的計30%也不到👏🏿。
PPT輔助教學方式🙋🏼,關鍵在於“輔助”作用,不是采用了PPT教學就是 “高水平”了,老師的口才👩🏿🦱🪆,板書🎮,眼神等仍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因素👆🎀。而在記錄中也反映了各教師製作的PPT質量差距較大🫄🏿;教師對“板書”不夠重視,且基本功較差,有不規範、潦草、字小不清楚等現象👨❤️💋👨。
課堂聽課記錄中也反映了按課程表安排應上課的班級有9%出現“課堂無人”現象🪳。對課程安排事先評估組也向學院進行確認,到時仍出現上述情況,這應是教學管理的問題🪶。這次教學評估組因時間有限,未參閱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也是我們工作的不足之處。
二、實驗課情況
在實驗課程教學質量評估中先由吳誌剛老師向我們介紹有關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實驗情況和相關作品🐡🤱🏿,了解到有的作品已在電視臺播放過➔,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同時,了解到17個校外實習基地已簽約的有法學專業6個,行政管理專業2個🆘💡,公共關系專業3個,教育技術學專業3個,其他包括上海科技館等四個🥄。查閱了部分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報告🛀🏽,並旁聽了兩堂實驗課🈶,即法學專業的“模擬法庭”和傳媒學專業的“攝影與照明”。
值得關註的問題有👰:
模擬法庭實驗在教學安排方面不論是案例選擇、場地布置🚷、開庭儀式與順序、人員組織及其發言等方面均有可取之處。學生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現場示範較順利,最後由老師歸納、總結🧑🏼🦰、分析👩🏻🎨、評述等都是好的。但因“原告”和“被告”發言的聲音太輕,使聽眾席無法聽清,以致效果較差,應配以擴音器。雙方爭辯時無“針鋒相對”的氣氛🦶🏽,則真實性較差。由此,聽眾席上部分學生不認真聽,瞌睡🤾🏻🌚,幹其他事都有👩⚖️,到第二案例開始不少學生退席,學習氣氛較差🤵。
攝影與照明實驗先由老師講解實驗目的、要求和基本概念,然後由學生分組交流😻,最後到現場實踐。因時間有限未能看到學生的實驗報告👊🏻,實驗現場操作中在采集素材或數據等方面均未觀察到🧑🏼🔧,學生的隨意性較大,似有規範化的必要⏳。
打分與評語方面。在查閱學生畢業實習報告時,發現有一份0402畢業實習(2)的成績單上全班數十位學生全是85分而評語不同🧙🏿♂️。但評語又是較一般,缺乏針對性⛳️。專業實習報告《小店也要公共關系》中錯別字有5處,教師也未指出。《春節高消費現象》內容不符合專業調查的要求,但教師仍給83分🔐。報告質量正是檢查學生自身能力和學習素質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校外基地實習🧑🏿🎤,不論是自找或學校安排,更應從嚴把關。教師更應多關心👏🏻⛔️、多引導👱🏻,最後寫下確切的評語🎱,包括專業方面。
關於公關專業實驗問題:投入了50萬元與實驗室的現實情況不相稱,徒有虛名👋🏽。
三👧、試卷情況
抽查試卷共36本,參閱附錄2🏌🏽🥚:2008年人文學院本科教學隨機評估——試卷記錄👩🦳🎇,其中關於思想政治方面的公共課有11本🦸🏿🧕🏿,其余系專業課程🐖💃🏻。主要從“試卷命題質量”💆🏼♂️、“批改質量”👩👩👧👧、“標準答案”和“試卷分析”等四方面著手評估,還檢查執行試卷規範化的重視程度。
●試卷命題質量方面
試卷命題質量基本上符合要求的🤾🏽,如領導學課程試題中能聯系汶川地震和反腐形勢,以及AB卷質量和數量上相稱且無相同現象都有可取之處。但也有試題不夠嚴謹(如公共關系實務與案例分析)以及反映到老師標準答案與學生答題內容相差較大🧑🏼⚖️,學生不能抓住重點來回答(如物權法)。還有卷面大標題題序標錯現象(如傳播學概論)。
●批改質量方面
本次抽查了試卷本🚟,計有24本出現了各類問題♣️,如缺少學生分數登記表🏸🧑🦽➡️;缺少學生考試成績表;對試題的批改上隨意性較大;批改記號不規範,甚至沒有👸🏼;批改字跡潦草,看不清楚;加分有誤(有一份是西藏學生卷面加分有誤)🔖;同一份試卷時而用加分來計分🧏🏿♂️,時而用減分來計分👨🏽⚕️🏆;卷面成績與總成績“碰不攏”👩🦰;有分數塗改現象;也有用鉛筆批卷或用鉛筆改分(在成績單登記表上也有)🫶🏽;扣分未標出處;出現試卷封面未填完現象等等。
●標準答案方面
也出現四本試卷沒有標準答案。有的標準答案與試卷有出入;還有在學生答題🗣、標準答案和得分之間有不協調現象;標準答案的字跡潦草,分數有誤,也是不夠認真的表現👩🏻🦯。
●試卷分析方面
試卷分析與改進措施寫得一般化的比較多,不足之處主要有兩點:①只講學生的不對🧑🏿🎓,而不講老師在教學上的不足之處🧑🏻🦲,②對出現問題的實質與切實的改進措施方面不夠深入具體;③對“不及格率曲線圖像”和“歷年本課程情況曲線”的表示有誤,且相當普遍。
●在規範化方面
試卷裝訂本中有多張表格下附有負責人簽名欄,但檢查中發現未簽或漏簽現象較多,這不是簡單的簽名問題,也反映責任人是否對此表審閱過🙏🏿。也有個別的裝訂未按學號順序和缺少學生分數記錄名單,以及匯總成績單上多次用鉛筆在旁任意加分等現象🥅🍄🟫。
四、畢業論文情況
一共抽查了37篇畢業論文,專家組從選題質量👼🏻、成果質量(含能力水平)和規範化以及評閱與答辯情況等方面進行評估🧎♀️,參閱附錄3:2008人文學院本科教學隨機評估——畢業論文記錄。
論文總評成績與專家審評的論文成績有90%是一致的,只有4篇論文成績上有些差異💟🗼,也只是4分之差🪈,所以整體上可算為無差異的👈🏻🙌🏽。
但根據幾項評估的記錄來看,還有以下值得關註的問題:
雖然畢業論文選題都是圍繞著本專業的範圍🤾♀️,但有題目大,難以深入之嫌。再則畢業論文撰寫時間有限,不可能掌握大量較完整和必要的調研素材,那就直接影響到選題質量和成果質量兩大指標。37篇論文選題中只有四篇附上副標題。整個印象是“大題小做”🕍,難以深入,影響了理論分析和實際價值。
由於論文中屬於學生自己的調研素材或試驗數據並不充分🧑🏻⚖️,要取得“優等”論文的可能性不大⇨。這與37篇論文中只有10%為優等,該4篇論文中三篇在85分左右,最好的一篇是89.5分等情況是相符的🎯。
由此🗂,在論文的結論和摘要中突出重點不夠🫠。究竟解決了什麽問題🫸🏻?解決到什麽程度🍛?進一步如何解決等關鍵問題顯得不夠明朗和肯定。理論分析難以施展,作者的創意也難以表達出來🙂↕️。
關鍵詞的選定不夠嚴謹🧍,也有過多不夠精煉之嫌。
英譯摘要的質量不夠高,在多份畢業論文中發現譯文多處出錯,甚至於有的標題也出錯🔼🍏。即使評為“優等”論文中也出現二句不成為句子的英譯文👨🏽🌾,這屬英譯文的低級錯誤,是不應該出現的,老師應予“劃線”標出或要學生改正。
論文中未註上參考文獻的標註📫,已成相當普遍的現象🧑🏻🦽➡️,其中連一個也不註,或只註部分的都有🦸🏻♂️。這意味著學生缺乏“知識產權”的意識,再說在論文中屬作者自己的觀點和引用他人成果或論點都應該有個明確的交代,否則也會使人懷疑列出的參考文獻有否真實性👩🏻🔬。
指導老師和評閱老師對論文主題的專業問題應予以針對性的點評一二。對一般態度🦸🏻,作風可以提一下🛳,但次之🪀。
規範化意識淡薄,反映在有關老師應簽名不簽,應寫不寫等現象。評閱人誤寫💂🏿♀️,期中檢查有問題未指正;開題報告不規範🚣🏼♂️,指導老師兼任答辯老師,答辯欄中有錯別字,也有無光盤等不正常現象🧎🏻➡️。
評分
●“課堂教學質量”評定成績(根據66堂課中聽到的60堂課作一估算)
優等41.7% 良好51.7% 及格6.6%
●“試卷質量與規範化”評__________定成績
良+等
●“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與規範化”評定成績
良+等
●實驗課程評定成績
良等
建議
●學院怎樣將中央🧝🏼、教育部關於加強政治理論建設的指示精神,落到實處。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基層教學團隊建設🚔,加強規範化意識和“細節”是完美創優“必由之路”的意識🦸。進一步加強教學法研究和教學管理工作🧑🏿🎓,人人負責🧍🏻♂️,層層監督⚾️,成為日常的製度。
●如何充分發揮教學實習基地作用,為學生多提供實習機會🧑🏼🦲。校內的實驗室也要充分利用與完善🧑🎄,務必提高教學質量🐓,為就業打好紮實的基礎。
●排課方面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安排得更加科學、合理。如必修課能否不安排在晚上,也不要四節課連排,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和課堂氣氛🍙。
●切實地貫徹人文學院辦學指導中的發展思想☁️,落實“以工科為背景”的辦學思路,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最終創國內一流,為校爭光。
結束語
在本科教學隨機評估時期🏠,承蒙人文學院師生和管理幹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隨機評估工作順利進行,謹表敬意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