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學年環境學院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索取號:G007-0202004-2013-0055發布時間🧑🏻‍🔬:2013-10-24瀏覽次數:681

2009-2010學年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環境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情況報告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成員

組長:儲才元

成員⛹🏻‍♀️:朱輝、顧莉琴👠、陸兆仁、陳劬禾、張露菁、潘壽民、鄭穎、俞昊旻、潘星辰、懷國楨

教學評估過程概況

根據教務處教函2009年39號通知“關於2009年度恒行3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校內隨機評估的通知”的要求,2009年12月8、9日對環境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8日上午9:00,陳田初副校長及評估專家組成員,環境學院領導柳建設👱🏻‍♂️、李征、周亞素以及各系系主任💂🏼‍♂️🧝🏽、實驗室主任和除上課以外的全院教師數十人出席了評估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由教學副院長周亞素主持⛱。評估專家組組長儲才元對本次評估日程👨‍🦼、內容及安排作了說明,他表示有信心按照教務處的要求👴🏼,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做好這次環境學院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

陳田初副校長對這次本科教學評估的意義和重要性作了闡述,並強調重視和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是我校的優良傳統🙍🏽‍♀️,在2006年教育部對我校本科教學評估的基礎上,我校每年對兩個學院進行隨機評估已作為一項製度,就是要形成長效機製😺,使我校本科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柳建設院長對教學評估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學院概況🏊🏼‍♂️、學院定位與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建設與辦學特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以及教學成果等各方面情況。

評估工作安排:

10月中旬起,對課堂教學已進行了隨機聽課檢查。

12月8日上午9:00-10:00 評估啟動儀式;

上午10:00-11:30 下午13:00-14:00 試卷檢查;

下午14:30-16:30 分別召開教師和學生座談會。

9日上午8:30-9:30 查看學院實驗室;

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4:30 畢業論文檢查;

下午14:30-15:30 評估組討論;

下午15:30-16:15 評估組與學院領導交流,反饋評估初步意見🥼。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估

從10月中旬起,安排在環境學院聽課共60課次🔓,但“建築概論”課因教室空無一人,幾經聯系也未能聽成😋。在59課次(由31位教師任教)的聽課中🩸,評分為“優秀”的13人次,占22%👮‍♀️;“良好”的40人次,占67.8%✈️;“中”的2人次,占3.4%;“合格”的4人次,占6.8%。絕大部分為優和良♟,共占89.8%🚣🏻。

環境學院絕大部分老師備課認真🥀🧓🏿,講課時口齒清楚、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理論聯系實際。部分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與學生互動較好,能應用啟發式教學,介紹最新的環境治理方面的實例😝,課堂氣氛好,學生聽課認真,教學效果好🙇🏻‍♀️。

存在的問題:

1. 部分教師上課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講課中的作用,甚至完全不用PPT或PPT用得很少,依靠寫黑板,特別是在大教室、學生多的課堂裏,因黑板的可利用面積小🫒🪡,板書寫得小而密,後排學生看不清👼🧑🏼‍⚖️,影響教學效果。也有教師完全依賴PPT🏂🏻,照本宣科,沒有板書,課堂氣氛不活躍。

2. 一些青年教師的講課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為盡快克服講課平淡🖍、與學生互動交流不夠等缺點🤏🏼👍🏿,建議學院進一步加強教學基層組織的教學研究及交流活動☯️,發揮老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傳🐌、幫、帶的作用。

3. 學生的缺課、遲到現象較普遍,特別是選修課✍️,有的學生不夠重視。上課時,教室前排座位空無一人,都坐在後排座位上👙,一些學生不專心聽講,上課吃東西👉🏿,睡覺的、玩手機的♧🏥、做其他作業的、看外語的都有。

綜合以上情況💁🏻‍♂️,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為“良”🤦🏻‍♀️。

二、試卷檢查情況

共抽查了45份試卷,涉及該學院開設的主要課程,評分的結果是🙆‍♀️:“A”18份🧑🏼‍🔬,占40%,“B”26份🧑🏻‍🦼,占57.8%,“C”1份,占2.2%。

環境學院的試卷管理到位,試卷裝訂整齊劃一,資料齊全♘;按學年將各課程的試卷集中一起,編號排列🧜🏻‍♂️✊,查閱方便👩🏽🤹🏽‍♀️,體現了一定的管理水平🤸🏽。

就試卷總體而言,試題類型多🏋🏽‍♀️,有選擇題😽、問答題、計算題,包括了基本概念🏌🏽‍♂️、綜合分析等👴🏿👃🏼,覆蓋面大🔙🧑🏿‍✈️。還有少數選修課程以小論文或大作業形式。教師批閱認真,評分公正,大部分試卷都能把握好試題的難易程度,成績分布也較合理⬆️。對以論文形式作為考核方式的課程如“室內環境與人體健康”,閱卷老師對每篇文章均作詳細的評語🚡,態度嚴謹、認真🛋👨🏽‍⚕️。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試卷中的成績登記表不統一。大部分試卷用的是只記錄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成績登記表🚹,只有少量試卷采用正確的綜合成績表(記錄學生的平時成績,中期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以及總成績等項)。後者與成績分析表的內容是對應一致的。

2.試卷卷面上,塗改批分現象較多,且塗改處未按教務處規定簽名🙅🏼‍♂️。個別試卷的總分,反復塗改達5次之多👒,也未簽名🧑‍🦲。

3.多份試卷上有記分錯誤。有總分加錯的,如66分成為62分⏩,74分成為64分🏃‍♀️,74分變成75分等;試題旁的扣分數與給分數不同;試題旁打有不全對符號的但未扣分。還有批改分錯誤的,如標準答案為“A、C、E”,閱卷時“A💆🏿‍♂️、C、D”,也認為是對的,未扣分。

4.個別試卷成績單上無教師簽名🎑,無系主任簽名🚗。

5.少數課程的卷面成績偏離正態分布,如“燃氣供應”課程的平均成績過高(86.3分),“工程熱力學”課程的平均成績過低(58.8分)。

6.“排水工程(管網)”的試卷卷面不規範,卷首缺試題得分表格和學生簽名處。

綜合以上情況,對試卷的評價為“良+”👐。

三⛔、畢業設計(論文)的檢查情況與評估

環境學院三個專業05級的畢業設計(論文)共計133份(有校優秀論文5篇)。這次評估共抽查了其中的48份👩‍👧‍👦。總體情況是:環境學院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密切結合專業,聯系工程應用實際,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工作量適當。大多數論文撰寫規範性較好🧗🏿‍♀️,文句通順👨‍🦼,思路清晰👨🏻,文字、圖表打印質量較高,論文評分合理,每份論文資料齊全,裝訂整齊,符合學校的要求👮🏼,在資料室存放整齊有序,查閱方便,管理到位。

在48份畢業設計(論文)中🤳🏼🖖,也發現在規範化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有🧑🏼‍💼:

1.中🥲、英文摘要方面:

(1)關鍵詞少於規定的至少4個,有三篇論文只有3個關鍵詞,有一篇論文只有2個關鍵詞🕛;

(2)關鍵詞的中、英文翻譯含義不一致或不確切,個別論文摘要的英文翻譯句子不通順或有語法錯誤💑♎️,翻譯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3)有一篇論文缺中、英文摘要。

2.簽名問題:

(1)在多份論文中,任務書上缺主任簽名🦙,有一份還缺指導老師和學生的簽名;

(2)有的開題報告缺指導教師的意見和簽名。有的中期檢查表上缺指導教師或檢查組長的簽名🧘🏻‍♀️。

3. 參考文獻方面🤛🏽:

(1)絕大多數論文所列參考文獻數量是達標的(至少12篇,其中外文的至少2篇)🗑,但有數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不足✨,個別的還缺外文參考文獻;

(2)在幾篇論文的正文中未引註相關參考文獻的序號🪄🛁;

(3)一些參考文獻書寫不規範📉,特別是參考書,有的未寫出版社🕴、出版日期或出版社地址👁,有的甚至只寫一個參考文獻的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全無🤵🏿。

4. 英文翻譯方面,個別學生翻譯量不足,少數學生翻譯不夠準確或通順。

5. 個別論文正文中的個別圖🧜🏼、表不規範🧑‍🏫,圖的縱坐標只標有數字,無指標名稱和單位,表中的濃度指標後也不標出其單位𓀗。還有圖、表的編號順序不對應的🙏🏽。

6. 有多份論文的成績評定表中💁🏽‍♀️,折合後分數小計這一欄中未填寫。

7. 個別論文存在方法應用上的錯誤。如論文題目為“陶瓷膜操作參數優化”是應用數學方法選擇最優參數,所得結論也未經實驗檢驗,但評分卻為“良”。

以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或不足🔲,只要學生在寫論文時多加註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建議指導教師在論文寫作的規範化方面嚴加把關。

綜合以上情況,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為“優”👨🏻‍💻。

四🐷、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情況與評估

環境學院用於本科生教學的有四個實驗室,即化工原理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室。包括主任在內,實驗室共有8人(副高3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2人,一名高級技工負責全院設備維修,沒有一般實驗員)。學院的實驗課程系單獨設課,均由實驗室老師任教😅。除實驗教學外💪🏻,還有實驗設備管理、實驗課準備👨🏼‍🔧、清潔衛生等實驗室工作,任務較重。另外,由於儀器設備數量少,學生多🙆🏿‍♀️,為了保證實驗教學效果,常將學生分成若幹組輪流上課,這樣實驗室老師的負擔就更重💁🏼🔪。

實驗課程的部分教材,由實驗室老師自己編寫🙎🏿‍♂️,如“化工原理與仿真”,由陳寅生主編;“實驗技術”➙,由傅海明主編。部分實驗儀器設備也由實驗室自己設計、製造😏,如:(1)離心泵的特性曲線的測定;(2)管道流體阻力測定⬅️,該設備配有軟件——流體力學綜合實驗仿真,已多次與兄弟院校進行了介紹和交流。這學期“環境化學實驗”的一堂實驗課,讓學生分組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實驗測定天然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老師在旁指導🧑🏽‍🎓、答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實驗室近幾年來還獲得多項獎勵,如化工原理🕵🏿‍♀️,獲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全國高校實驗教學多媒體大賽優秀獎。

以上表明,環境學院實驗室在本科生實驗教學中成績顯著,工作突出。

12月9日🪸🏪,評估組人員分成兩組,抽查🤽‍♂️、觀看了學院的主要實驗室❤️‍。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排列整齊有序,環境清潔📿,並在實驗室門口走廊墻上掛有相應儀器設備的介紹和實驗操作步驟的說明。

除規定的課程實驗外👩‍⚕️,學院的實驗室全面開放,為本科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及課外科技活動提供實驗平臺。學生借用的儀器或實驗工具🈲,以及進實驗室做實驗都有記錄備案🏄🏼‍♂️🧆,有較好的管理水平📦。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全院實驗室只有一名技工,並且缺實驗員🪣,有時實驗準備工作未及時做好,學生在實驗時找不到東西🖖🏼,有點“亂”👮🏿;當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也不能及時修復。實驗室的清潔衛生因實驗室人員不夠🧜🏻‍♂️,有時也難以保證🧜🏽‍♀️,如有的實驗室,桌子上積灰很多,實驗時在實驗室內找不到一塊擦布🤙🏻。希望今後能繼續保持在這次評估期間實驗室的整潔環境🌱👵🏼。

建議🤘🏿:在目前實驗室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發動、安排青年教師進實驗室協助實驗課教學,也有利於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

2.實驗室面積不足,特別是“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這一新專業已有兩屆學生在讀,目前只有專業實驗室二間🌭,實際面積為60平方米🚒。多個實驗還缺乏設備👨🏿‍🌾🤙🏼。建議進一步發掘已有的實驗室的潛力,提高其使用效率,如微生物實驗室🥥。

綜合以上情況,對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的評價為“優”。

總的評價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認為,自2006年教育部對我校進行本科教學評估以來🚦,環境學院領導和教師繼續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工作認真負責🤴,成績應予以充分肯定。

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試卷、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檢查來看,總體評價屬於“優良”範圍。

希望環境學院繼續努力,保持和進一步提升在本科教學工作方面已作出的成績,並重視和克服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抓緊“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新專業的建設🤹🏼‍♂️,使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恒行3平台专业提供🕉:恒行3平台恒行3👷‍♂️、恒行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3平台欢迎您。 恒行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