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學年理學院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索取號🧑🏽‍🎤:G007-0202004-2013-0057發布時間:2013-10-24瀏覽次數:947

2010-2011學年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理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情況報告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成員:

組長🧑🏼‍🦳:王傳銘

成員🩺:顧莉琴、陸兆仁、陳劬禾🧎🏻、張露菁、俞昊旻🧑🏼‍🏫、鄭 穎、懷國楨、繆元吉😐、遲雪琳🛡、蘇慧娥

教學評估過程概況

根據教務處教函2010年38號通知“關於2010年度恒行3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校內隨機評估的通知”的要求,2010年12月14🏇🏿、15日對理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

12月14日上午9時,教務處吳晶副處長介紹了評估專家組名單和本次教學評估工作的要求和日程,宣布評估正式開始。

院黨總支書記著重強調了學院本科教學中所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不足🪰📓;常務副院長對評估組嚴格把關,及充沛飽滿精力、嚴謹細膩的作風表示感謝與欽佩,教學副院長向評估專家介紹了學院概況及辦學基本條件、公共課程教學🔙🔻、學院本科人才培養和學風建設情況☁️。除了5個理科本科專業教學之外,承擔全校15%大面積教學任務的高等教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公共基礎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堅持標準與要求,教學團隊建設、公共課程教學、本科人才培養以及學風建設等方面的現狀,特別引人關註。

12月15日下午4時💂🏿‍♂️,評估組向理學院領導及部分教師⌛️、幹部初步匯報了評估情況。教務處吳良處長作了講話。

評估日程安排:

10月下旬起,評估專家組對課堂教學已進行了隨機聽課檢查🦇。

12月14日

上午9:00—9:30 評估啟動儀式。

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檢2009--2010學年試卷👶🏼🧕🏻。

下午14:30—15:30 分別召開中老年教師,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會。

下午15:30—17:00 分二組分別檢查了專業實驗室、演示與探索綜合實驗室、大學物理實驗室和近代物理實驗室。

12月15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查06級畢業設計(論文)。

下午14:30—16:00 評估組討論👳‍♂️、小結。

16:00—16:20 評估組與院領導交流,反饋評估初步意見🫂。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估

1🧘🏼、除了原負責理學院本科教學巡視工作的懷國楨、鄭穎、俞昊旻三位專家外🍤👃,其他專家從10月下旬開始抽查聽課,本次評估共聽課25門🐔,計68人次,涉及54位任課老師♋️,聽課評分如下:

等級

人次

合計

人次數

24

42

2

68

%

35.3%

61.8%

2.9%

100%

2🤽🏽‍♂️、理學院承擔的公共基礎課教學工作占了全校課堂教學總量的15%,因此是我們聽課的重點之一,聽課結果如下🦸🏻♊️:

等級

課目

合計

微積分

7

14

1

22

工程數學

4

7

0

11

大學物理

5

8

1

14

文科物理

0

2

0

2

力學

2

0

0

2

大學物理實驗

2

0

0

2

累計

20

31

2

53

%

37.7%

58.5%

3.8%

 

無論個別課程還是合計,“優秀”占1/3以上,優良率近百分之九十七。這說明了理學院和廣大教師對公共課是重視的,化了心血🪑,也為我校提高教學質量打好了基礎,作出了貢獻。

相比之下🧌,13門專業課中“優”有3門🚦,占20%,“良”有12門👳🏿‍♂️,占80%🏊🏿,相形見絀♞,有待進一步加強💣。

3、在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獲得好評。

高劍明老師深受學生歡迎。160多人的階梯教室堂堂滿座,學生爭坐前4排。學生聽課高度集中👹,互動時同學齊聲應答🤘🏽。教師精選講解內容👳🏽‍♀️🏊🏽‍♀️,信息量大,因此獲得“優+”的評價😥。

李晉秀老師,兩門課均被評為“優”。對“微積分”教學內容熟練,重點突出💪🏽,節奏流暢,口述與板書結合得好,板書布局規範合理,把推導所得眾多公式用彩色筆排列在適當醒目位置👱🏿🔱,便於隨後引用🦸🏿‍♀️。在“線性代數”課上,根據線性代數課程概念性質多👩🏿‍💼、進度快🪘🪑、每周一次課間隔時間長的特點,在講課中不斷提示已學的內容,前後呼應加深概念👽,便於學生思考和運用🤦🏿。上課有感染力,呈現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

吳華老師教學態度認真🍡。講課投入,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教學方法較靈活📜👍🏿。對學生要求嚴格🤸🏽‍♂️,要求學生記筆記,並檢查學生筆記作為平時成績。

獲得好評的還有侯峻梅、陳姍敏、康劍靈、施芸城、蔡旭初🙅🏽、寇春海👭🏻、孫曉君🙋🏻‍♂️、姜健飛、張天舒、鐘平等,不再一一列舉。

4、理學院不少教師根據不同課程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的課程用傳統的講授加板書,有的用PPT與板書相結合👨‍🏭🧖🏿‍♂️。對於PPT有的是自己製作,即使有配套的PPT版本✹✩,也根據教學內容加上補充教材,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些都是可取的。但也有少數老師💭,上課只是打開PPT,照本宣科,從頭到尾黑板上沒寫過一個字。

5、從聽課評價表可見

等級

職稱

合計

正高級

1

6

0

7

副高級

18

19

0

37

中級

4

18

2

24

合計

23

43

2

68

副高級教師是教學中堅力量,“優秀”占一半左右,且都在優良之列🤛。中級職稱中“優秀”比例明顯偏低😗。中級職稱中👩🏽‍🦳,相當部分是參與工作不久的博士教師🙇🏼‍♀️。因此學院應該關註他(她)們的成長,在教研室教學活動中,讓他(她)們更快成熟👩🏿‍🔬。博士學歷的教師要端正態度🎅🏻,正視自己的不足🙊,加強教學法探索和提高。

6、目前出現在理學院課堂教學中最大問題是缺課率很高🙂‍↔️。學生第一學期缺課率還不高,第二學期開始急速上升。抽查中缺課率🫖,如“概率統計”為52/113=46%;“大學物理”為55/120=46%;“工程力學”為56/120=47%🫶🏽🤸🏽;“文科物理”為42/58=72%等待,應將缺課率列為“專題”🗯,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分析原因較為復雜🐗🫗。尤為突出的(1)基礎課中重讀學生很多,“選課不上課”,臨考前來聽“復習課”🚂;(2)文理兼收的“文科”學生來源有的是學理科的學生中只學化學👲🏻🪗,因此上物理課聽不懂,跟不上🏌🏻,不努力,直到“逃課”等等。今年世博會誌願者活動不是“主因”🏋️‍♀️,因為這是教務處要求的“停課”階段,不在我們評估的抽查時期。

理學院本科教學中另一突出問題是教學班聽課人數過大,“大面積”的公共基礎課百余人一班是常態🧔🙋🏻‍♂️,有的高達160、170人🦻🏻。如教學管理不跟上則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因之⇒,也應采取相應措施👆🏻,不應“托辭”於所謂的“客觀”原因。

二😒、試卷檢查情況

共抽查試卷42本約4200份,其中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的大面積公共基礎課,如微積分(含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含文科物理)25本👏🏻,專為本學院開設的基礎課、專業課(含選修課)17本,對試卷綜合評估成績匯總如下:

等級

A

B

C

未評

本數

11

29

1

1

百分比(%)

26.19

69.05

2.38

2.28

1、優點:

(1)命題規範、嚴謹,有的使用試題庫命題(如大學物理)有的由不講這門課的教師命題(如線性代數等)🗂,實現教考分離,保證了公正💬、客觀🧑🏼‍💻。

(2)命題符合大綱要求,覆蓋面廣,題型齊全,大部分試卷主客觀題比例適當。

(3)絕大部分試卷批改認真,試卷上有復核痕跡🧏‍♂️,說明建立了復核機製,未發現總分加錯現象🥮。

(4)任課教師都填寫了“試卷成績分析表”,有的教師填寫詳細認真,如李博老師的“大學物理”分析認真👨🏼‍🦱、切實👩🏻‍🔬,可操作🤷,丁可老師“電動力學”改進教學方法措施提了6條🏂🏼,對存在問題的分析符合實際,有針對性。

(5)管理規範,列有齊全的目錄,能較快地取到所要的試卷🦹🏿‍♂️👩🏿‍🏫,特別是理學院試卷很多👨‍🎤,往往一本便有一百幾十張🧜‍♂️,在整理、裝訂🚴‍♂️、歸檔中化了大量的功夫。

2、建議🎉🧖🏼‍♀️:

(1)進一步加強批閱的規範性,如閱卷評分時采用“給分”📯,還是“扣分”需要統一,尤其同一份試卷不宜出現不同的方式⤴️,題頭應給出本題的得分,以便於卷面匯總。

(2)成績單有待統一,目前有的課程全面列出🚣🏻‍♀️,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及總評,但有的課程只有考試或匯總成績🤗。

(3)匯總材料總的比較齊全,但仍有個別缺漏🙋‍♀️。個別課程標準答案中沒有評分標準,如文科物理,有的未見應附的B卷👩‍🌾。

(4)一些基礎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考分偏低✔️,成績偏離正態分布🧑‍🎓🫶🏿,只能通過技術手段加以“糾偏”🧑‍🦱,造成考查嚴肅性稀釋,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風🩳🍕,這一長期困擾的問題值得重視,需加以研究逐步找到解決辦法。

(5)部分試卷成績分析比較簡單➜,內容空泛,從教改方面的分析不夠👨🏿‍✈️。個別課程(物理學史)以論文作為考核🔥,由二人合作,是否合適,需要從管理角度加以明確。

三、畢業設計(論文)檢查情況與評估

理學院06級有三個專業👱‍♀️,共抽查了37份,其中數學和應用數學(金融工程)專業9份,應用物理專業13份。光電子科學技術專業15份👩🏻‍🦱。如下表所示:

評分

專業

優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數學與應用數學

1(11%)

6(67%)

2(22%)

0

0

應用物理

1(8%)

9(70%)

3(22%)

0

0

光電子科學技術

4(27%)

10(67%)

1(6%)

0

0

總數(%)

6(16%)

25(68%)

6(16%)

0

0

1、指導力量

從總體看,學院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力量較強,各專業投入畢業設計的教師與學生比例以及職稱情況如下表:

專業

學生數

指導教師數

平均每教師指導學生數

數學與應用數學

78

28(其中正教授6副教授7)

2.8

應用物理

39

7(其中正教授5副教授2)

5.6

光電子科學技術

52

10(其中正教授3副教授5)

5.2

學院

169

45(其中正教授14副教授14)

3.8

45位指導教師中正教授14↕️,比例較高(31%)。

全院總共16名正教授,其中87.5%參與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環節。

但指導力量不夠均衡,有的教師僅指導1名學生🏚,有4位教師指導學生數超過教務處規定的學生數(8名)🤾🏿。分別達到12、11、9👩‍❤️‍💋‍👨、9。

2🎥、選題

總體看,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多數具有工程實際背景或社會實際背景,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占有較高比例。

 

縱向課題

橫向課題 自選課題 模擬課題 其它

數學與應用數學

24(31%)

1(1%)

44(56%)

0

9(12%)

應用物理

5(13%)

14(36%)

20(51%)

0

0

光電子科學技術

6(12%)

5(10%)

32(61%)

4(7%)

5(10%)

學院

35(21%)

20(12%)

96(56%)

4(2.4%)

14(8%)

選題能做到一人一題🫱🏼,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

1、論文撰寫質量

較好的論文,如:(1)《基於熱物理性質的水墨數字化模擬》🍝,該學生從大一開始接觸相關領域,(這一經驗有一定價值)✋。因而具有相應知識積累,為做好課題打下基礎。文中前言部分說明了前人已取得成果和自己所做工作(這一點在本科生還不重視),自行編製程序並經運行通過,撰寫質量較高;(2)《一種對射型光感應噪光監控器的設計與製作》🪢,實驗與理論分析🚍、設計內容充實;(3)《基於智能顯微檢測的自動調焦技術》🩹,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文理通順,圖表正確😳,整潔清晰✶,結論可信👰🏿‍♀️。

有的論文質量不高。個別題目研究屬“紙上談兵”,聯系到具體對象時十分牽強,基本上沒有說服力,亦有論文只能算是“綜述類”論文🍎,創新點幾乎沒有🧎🏻。

論文撰寫規範基本上符合教務處印發的規範要求,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1)參考文獻缺引文註角非常普遍:如有的題目參考文獻多達38篇📗,且大多為外文,但僅被引用三篇,有的題目參考文獻為16篇🧚🏽‍♀️、18篇,但一篇都未註明引用處📃。

(2)中英文摘要字數太少🧑🏿‍🎤:中文未達300字,英文未達250詞。

(3)關鍵詞數未達標👩🏿‍🚒:小於4個🫶,有的中英文關鍵詞數不一致✋🏼。

(4)絕大部分外文翻譯資料內容比較豐富,且與課題研究內容結合得較好。但個別題目兩者關系很小,亦有翻譯不妥處。

(5)圖🤹🏼‍♀️、表的標註不符合規範,有的無圖號和名稱。

(6)分子式打印出錯:下標和主體打印得一樣大,如🤵‍♂️:CO2→CO2🚸,AL2O3→AL2O3

2、評閱🫓、答辯及評分

(1)從抽查的材料看,指導教師評分、評閱教師評分💎、答辯評分三者基本上比較接近(僅個別有較大差異),並將三者分數按30%♐️、30%、40%比例計入總評,核算無誤。

(2)有的題目評閱教師評語對論文主題的針對性較差,似缺少該課題所解決的具體問題,僅作了一般性的描述。

(3)個別題目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評語中文字表達的等級與所評具體分數等級不符合🤾🏿‍♂️🧖🏿‍♀️。

(4)個別題目答辯過程過於簡單,有的只有一個問題記錄🤽🏽‍♀️,有的答辯具體內容未填。

(5)06級理學院外審畢業設計(論文)14篇🍅,從反饋情況看出,多數(9篇➜,占64%)題目外校評分高於校內評分(而且差異分數較大👩‍❤️‍💋‍👨,最多的高出24分)🧝🏽,少數(3篇占21%)題目外校評分低於校內評分⛑;有2篇校內外評分持平。表明學院對學生能嚴格要求把關🥈。

3📻、管理工作

學院的檔案管理非常規範🚙,畢業設計(論文)資料都能按專業分塊👨🏽‍🎤,學生學號順序整齊排列🦸🏼🌘,儲存的資料櫃上標識鮮明,索取和查閱快速、方便🕞🐅、準確。每名學生一份資料袋內“兩本一盤”齊全(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光盤是合用的)。

4、存在問題:

(1)個別題目指導教師和答辯小組組長為同一人,似不合適。

(2)個別題目一份資料袋內出現同樣兩本論文。

(3)個別題目指導教師和中期檢查教師為同一人,似不合適。

(4)個別題目評分表中漏填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三欄中的“折合後分數小計”。

(5)個別題目,答辯委員會欄中未填寫日期🤽🏿‍♀️。也有個別欄目缺簽字的現象。

 

四、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情況與評估

1💅🏻、在2006年教育部評估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理學院的教師們工作認真🍭🧑‍🦽、細致,還有特色。如大學物理演示室,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所有教學、科研設備也對學生開放,便於設計創新實驗👜。實驗室中既有詳細的使用說明書,又有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生參與後會感到處處有物理、數學,增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意識🍱。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的理科素質的同時👨🏽‍🔧,也進一步打下了牢固基礎。

2、重視實驗性教學環節,老中青教師都帶實驗。根據學生能力,設計從基本技能到設計創新👮🏻‍♀️,開設有五個級別的實驗(演示實驗-基礎技能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型實驗)💬,從多方位角度培養本科人才的理念與舉措十分可取🐦‍🔥🧞‍♂️。

3👩🏻‍🦱💍、實驗室規章製度較為完整,秩序井然♗,環境整潔。(每實驗室有2位負責教師,每臺儀器有詳細使用說明)。

4、實驗報告的管理工作較好🫐,體現在“登記表”🩵⚆、“預習、操作”報告,“加分”等考核項目中。

5、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1)深化實驗室人員結構(人數、層次)的合理配置工作。

(2)切實又有計劃地貫徹博士學歷青年教師進實驗室的培植規劃,予以合理的考核、職稱晉升等體製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既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也是積極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3)如何解決實驗室少,學生人數又多🙅🏻‍♀️,以致教師重復工作量大的問題。可與兄弟院校示範實驗室交流,在可能的條件下逐步充實提高🧑‍🦽。

(4)實驗報告的批改方面尚有不規範現象,應進一步提高批改質量,給學生的不單是一個分數😺,主要要引導學生學到真實的知識和能力🤴🏽,打好紮實的基礎🤖。也有教師反映學生中有“兩極分化”現象🛤,更應設法註重“引導”為要📠🤵🏽‍♀️。

總的評價

1、校教學評估組認為:從2006年教育部對我校進行教學評估以來👨🏼‍✈️,理學院領導和教師本著我校辦學理念🐆、特色要求3️⃣✢,既為全校學生打下紮實的數理基礎,又能在本院專業發展上具有特色,給評估組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還關註到理學院教師與幹部繼續保持著優良的工作作風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不斷地進行各項教學改革,尤其是對教學第一線的教學工作,其成績應予充分肯定。

2、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試卷分析📇、畢業設計(論文)等主要教學環節的全面質量檢查來看,總體評價屬於“優”範圍。

3、存在的問題也應亟待改進和完善,尤其不可忽視在各教學環節中的“規範化”要求和完善學生考核製度🏉、深入學生思想工作等方面。這是涉及到師生素質培養以及師資團隊質量能否持久的大問題。“無規矩不成方圓”絕不是“形式”👀,也不是“幹不了”👱🏽,而是教改的一個重要標誌(對教師、學生的建議應予以考慮,及時解決)。

4、理學院的教學團隊工作落實較好,應繼續保持發揚🚣🏼‍♀️、完善提升🏌️‍♂️,在教風和學風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恒行3平台专业提供:恒行3平台🤹🏿、恒行3恒行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3平台欢迎您。 恒行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