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學年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信息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情況報告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成員
組長:儲才元💥🕺🏽。
成員:朱 輝,魏鵬霄,李順良,潘星辰⛹🏼♂️,潘壽民👲🏽,李恩光,薛金秋,
陳貴齡,邵 暉🧏🏼♂️,林美玟🔆。
教學評估過程情況
根據我校教務處教函2010年38號文件“關於2010年度恒行3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校內評估的通知”的安排,2010年12月14🫘、15日對信息學院進行了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14日上午9:00,教務處副處長瞿 斌及評估專家組成員🐭,信息學院領導方建安,焦慶堂👓,丁永生🌟👺,仇潤鶴,李德敏🔯,郝礦榮和各系系主任及部分教師代表等數十人出席了評估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由教學副院長仇潤鶴主持。瞿斌副處長首先宣布了評估專家組名單,對這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的意義和重要性作了闡述👩👧🥁,並介紹了本次教學評估工作的內容與日程安排👩🏿🎨。
方建安院長對教學評估專家組到學院進行本科教學評估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學院概況、學院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定位與特色💃🏽、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及教學成果等各方面情況🧟♀️🧛🏿♂️。
評估專家組組長儲才元代表評估組全體成員表示有信心按照教務處的要求🦁,認真🚳、細致、客觀、公正地做好這次信息學院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通過評估使各學院間能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把信息學院的成功經驗帶回各自學院去,使恒行3平台的本科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評估工作的安排:
11月上旬起,評估專家組對課堂教學已進行了隨機聽課檢查。
12月14日
上午9:00—9:30 評估啟動儀式。
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檢2009--2010學年試卷🦯。
下午14:30—15:30 分別召開中老年教師🦦,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會🈯️。
下午15:30—17:00 分二組分別查看電工電子綜合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
12月15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查06級畢業設計(論文)。
下午14:30—15:30 評估組討論、小結。
15:30—16:20 評估組與院領導交流🫄🏽,反饋評估初步意見👨⚕️。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估
在信息學院安排聽課共51次,因教師出國進修課程提前結束等原因有4次課未能聽成。在47人次(由29位教師任教)的聽課中,評分為“優秀”的19人次🤩,占40.43%;“良好”為26人次𓀔,占55.32%;“中”為2人次,占4.25%🥽。“優”和“良”為絕大部分,共占95.75%。
信息學院絕大部分教師講課時精神飽滿,口齒清楚,聲音宏亮👩🏻🎓🚑,上課投入,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同時講課內容正確、詳實,理論聯系實際,板書與PPT相互結合。有些教師更進一步能應用啟發式教學𓀇,課堂上師生互動好;對課程內容十分熟悉👰🏽𓀓,要求學生重視應用💒,邊講邊畫🅱️,啟發想象;PPT不僅字大🦌、清晰,並且教師講到那裏☁️,PPT逐步顯示到那裏;講課不僅聲音響亮,而且有高低起伏🙎🏼♀️,抑揚頓挫,能吸引同學註意力🚶🏻♀️。有的老師管教又管學,對上課遲到的同學,停下講課🟰,提醒他(她)們以後要註意🦔,不要遲到。雖然大教室坐得滿滿的同學,但不忘考勤學生🧑🏽🏭,每一橫排發一張空白紙,讓同學簽到🤶🏽,課間休息時教師在另一邊收回簽名的紙條🏂🏿,以統計學生的聽課出勤率。在這些教師的課堂裏,課堂氣氛好🚮,學生聽課認真,教學效果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學院領導很重視青年教師的實踐訓練和培養,每一位青年教師在第一年總能安排到實驗室工作一年。青年教師本人也很重視教學工作,一些青年教師能自覺地安排時間🥔,到上同一門課程的老師課堂裏聽課0️⃣,去取經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歷次全校青年講課競賽中♛,信息學院的青年教師總能脫穎而出。如今年信息學院參賽的二位青年教師分別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可喜成績。
存在問題:
1💇🏿👳🏻、個別教師講課時,聲音較輕,或語速過快;有的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因為對工程性較強的課程,應更多地理論聯系實際。
2、教學方法方面,有些老師講課時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師生互動不夠🕎,應想辦法多鼓勵學生發表見解。
3、教風問題:有一位老師上午第3—4節課(工程電磁場),10:05上課鈴響了,教師還未到,同學安靜地在教室裏等👨🏻🏭。這位老師遲到走進教室後,未向同學說明原因就上課了👨🦰。講課過程中,與課程內容不相關的信息講得很多,“無規電車”開得有點遠了。
4、學風問題😓🎪:缺課、遲到現象較普遍。如“微機系統及應用”課,實到學生71人中有28人遲到,占聽課人數的40%🕵️。另一位老師的同一課程,應到學生99人,有1/3的學生遲到,陸續進教室達20批,共30多人。很多課程的上課教室裏🥮,坐在後面的學生總有不安心聽課的:有的伏桌睡覺🉑、有的玩手機🕑、私下講話的🦣、吃早點的👈🏼、做其他事情的都有🧞♂️。如何消除這些不良風氣,根除無故缺課和遲到現象🙎🏻♀️🙅♀️,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是值得註意和研究的問題🍎👎🏼。
綜合以上情況,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為“良+”。
二、試卷檢查情況
考試試卷共抽查了42份,其評定結果為:“A” 14份💭;“A--” 8份🩰;“B” 15份;“B--” 4份;“C” 2份。
總體情況是本科生試卷資料管理有條有理,試卷裝訂成冊🥰,並按每位老師名單分類排列👇🏽🤹,可以方便迅速找到需要查閱的試卷合訂本。每份試卷按學校規定材料裝訂外,還增加了本院自行設計的“試卷自查復查表”,使規範更加細化。表上有復查老師簽名(一般為系主任)。試卷合訂本內還附有“上課考勤表”,“考試簽到表”和“緩考證明”(該證明經學院批復同意)🌗,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得到大家的肯定🤟🏽。
大部分老師認真填寫了“成績分析表”🌓,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與今後改進方法🫃🏽。絕大部分老師批閱試卷認真🧏♀️、規範和無誤。
從試卷出題內容看,絕大多數試卷的試題類型多樣🤵🏽♂️🫷🏼,覆蓋面大,試卷無錯誤🫳🏿。
存在問題:
1、一部分課程試卷的卷面成績不及格率過高,達30%左右,甚至高達40%🚘,如“微機系統及應用”(不及格大部分是重修學生)🕵🏻♀️。不少課程的卷面成績不呈正態分布🐎,有些還呈“U”形分布。這種異常情況應在成績分析表中分析原因和提出改進措施⛳️💆🏼♂️。
2、平時成績評定有隨意和標準模糊現象🤛🏽。一些課程有從0分至100分不等👩🏼⚕️,100分的不少。有的按上課出席次數定,但有的上課未出席卻給60分;有的按期中考試卷面成績定,但其中100分的比例很大📴,如“數字信號處理”96人有51人100分,加上90分以上的也不少,似在“拉分”♗。通過總評50分左右的同學都可及格。
3🤺、少數試卷發現成績有加錯現象🔧𓀙,發現有5份總分加錯,或差1--2分,或差5—12分。如“信號與線性系統”,學號080900126學生則少給5分,而“電機與拖動基礎”👱🏻♂️,學號060900728學生第一題應給26分🙆♂️,實際只給14分。希望復查老師仔細檢查,尤其是在及格分數不到一點的🔫,一定要復查。
4🍀、個別試卷卷面不夠整潔,分數多處塗改,而總分塗改處又缺少教師簽名認可♊️。也有用鉛筆批改打分的,希望用紅筆加以規範。
5🧑🏼✈️👨🏿🦱、部分“自查復查表”填寫馬虎👫🏼🦾,一律打“√”,使某些自查項目答非所問𓀅。復查老師也照簽(名)不誤。
6🧑🏿🎤、有些課程學生缺考人數較多☠️,希在“成績分析表”中寫明原因。
綜合以上情況,考試試卷的評價為“良+”。
三、畢業設計(論文)檢查情況與評估
信息學院四個專業06級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共422份。這次評估隨機抽取了56份,實際評閱了40份。專家組認為信息學院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有以下特點👳🏼♂️:
1、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聯系實際👋🏿。在本次抽樣的56份畢業論文中,屬縱向課題的10項🪛,屬橫向課題的26項🦸🏼♀️,兩項共計36項🕸,占總抽樣64%🕵🏿。其余20項屬自選題(或模擬題)♿️🐥,即使這些課題,也仍然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或背景,外文翻譯能與課題結合。
2👷🏻♀️、從評閱與答辯中♉️💷,未發現指導老師💇🏼♀️、論文評閱人、以及答辯委員會在評定意見和成績評定方面出現明顯的分歧。從對總評成績的審核看,未發現有“提分”現象。
3、論文在寫作規範方面比以前有不少的提高,但仍然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存在問題:
1👇🏽、有些設計類選題,雖然進行了必要的設計🏤,但未能完成模擬或實驗驗證。
2、有個別論文在摘要中🦔🤟🏽,英文摘要的論文題目未翻譯👩🚒;關鍵詞中,中、英文次序顛倒,不一一對應⏬;參考文獻中,有些書目書寫不規範,多篇學報不註出頁數⌚️,有的文獻未寫出雜誌名稱𓀂;也有個別論文,參考文獻未達到教務處規定的最低標準。
3, 在個別論文的評定表中,僅列出所提問題⇾,而未記錄學生回答的情況。
4, 有個別論文🕵🏻♀️,從其敘述內容看📘,論文的題目和論文內容有較大差距👄,論文題目顯得寬泛,具體的任務目標不夠明確。
綜合以上情況,對畢業論文的評價為“優”♟。
四、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情況預評估
1👩🎤、實驗教學情況🫘:
本次抽查了《電工技術實驗》(兩個教學班60+45人)、《電子技術實驗》(必修三個教學班62+38+76人)🧶、《電子技術實驗》(選修 一個教學班38人)和《電路實驗》(一個教學班44人)等四門集中實驗課程的實驗報告,現將見到的情況歸納如下:
1、從管理層面上看🧎🏻♂️,有非常科學👰、嚴密的實驗課程管理製度👨🍳。如:每門實驗課程都有“實驗評分記錄表”👨🏻🚒👷🏻♀️,其中要求對每位(或每組)學生的實驗桌號、每次實驗的考勤👨👨👧👧、操作🧑🔬📇、實驗報告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和評分;有些實驗課程還添加了對與實驗內容相關的書面考試🧑🏻✈️,作為對學生成績評定的依據之一。如果這些措施在每門課程中都能夠嚴格執行🕟,將對實驗質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不少帶實驗課程的教師(實際都是課程授課的教師)對實驗指導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在評分記錄💇🏻♂️🤹🏽♀️、實驗報告批改、評分等環節中都留有明確痕跡。
3、但學生實驗報告的裝訂保存形式上就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的課程是按一個學生所做的全部實驗裝訂🚵,有的課程卻是按實驗項目裝訂,還有根本是“散頁”方式不裝訂的。其中有一份實驗報告,學生竟使用1/8瓦的小電阻銅絲把實驗報告“串”起來上交*️⃣,也放在裏面。
4💁、一些老師的評分記錄、評分方式等甚至在同一門課程也相互不一致(一個教學班至少由兩位教師指導實驗)🚖🦄:有的認真填寫實驗評分記錄表,有的“挑選項目”填寫;有的按百分製進行評分🧪,有的按ABCD評分🏋️♂️;對於附加的考試試卷評分,有的按滿分100分評,有的似乎按滿分50分評⏪,還有的看不清究竟按多少分評📢;
5、有些課程對於學生的評分比較“松”👩🦽,即使很“隨便”做的報告及考試回答也予以通過了事。
2🫄🏽、實驗室建設情況🤴🏿:
信息學院面向本科學生的教學實驗室有電工電子中心(內含技能訓練室🧲、電路電子實驗室、電子設計競賽基地🪞、EDA大小機房💂🏼♀️🚶🏻、電工技術實驗室等)和專業實驗室(內含貝加萊實驗室🎊、DSP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實習基地實驗室🔶、過程控製實驗室☦️、電工與電機實驗室等)兩大部分🔧。
其中電工電子中心主要面向全校非電類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的集中教學實驗課程,每學年要面對全校19個專業🧑🏽🏭、42個教學班、1200名以上學生的集中教學實驗課程,量大面廣,負荷非常繁重;同時,該中心還要承擔面向全校學生的第二課堂、競賽及課外科技活動等開放式教學活動任務🤷🏼♂️🧑🦰,對培養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專業實驗室的特點是能夠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與奧地利貝加萊工業控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恒行3平台——貝加萊工業控製網絡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的總資產已達300多萬人民幣;專業實驗室還按照教學的需要👲🏽,開發研製了多套教學實驗設備,為改進教學實驗條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信息學院的實驗室現場非常整潔,無論場地安排還是儀器設備的擺放都很井然有序🤽♂️,實驗室的規章製度齊全👷🏻,對進入實驗室進行畢業設計的學生還設計了“刷卡預約”登記,使實驗室的管理科學有效。
根據實地調查,現在實驗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電工電子中心各實驗室面向的專業、課程、學生數都很多,相應的實驗設備臺套數當然也很多🍃,盡管當年都是新添置的🦹🏻♂️,但隨著時光的推移必然有設備損耗的問題👨👨👧👦,另外實驗的耗材消耗也非常之大💂🏼,由此使該實驗中心的日常業務費用明顯不足,當前已經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希望學校有關管理部門能夠按照該實驗室的教學人時數實際情況在日常業務費用方面予以支持。
2、電工電子中心的電工技術實驗室需要學生在實驗時接觸三相380V的強電🧑⚖️,為防止操作人員發生觸電事故🙋🏼♀️,按照安全規程應在地面鋪設絕緣的橡膠板👩🏻,或者在實驗設備的供電端加設隔離變壓器👨🦽➡️,而現在這些措施都沒有😼,要求有關部門盡快予以補上。
3🕵🏿♂️、電工電子中心各實驗教室的面積都很大,在教學過程中僅使用黑板就顯得字跡太小,效果較差🦎,建議都能夠配置投影儀以改善教學效果。
綜合以上情況🫨,對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的評價為“優”。
總的評價
多年來,信息學院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堅持辦學方針、辦學目標🦩、教學改革和辦學特色不動搖👨🏭,在本科生教學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最近幾年來🧑🏿💻,信息學院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競賽中獲得了各種獎項有數十項🤳🏽,成績突出。
信息學院領導和教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工作認真負責👎🏻,成績應予以充分肯定。
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試卷🧑🎄、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檢查情況來看,總體評價為“優—”👯♀️。
希望信息學院繼續努力,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重視和克服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為全校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