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等我們都白發蒼蒼了,我們仍然會記得2020庚子年的春節,我們放了史上最長的春節假期,也是史上街道最冷清👷🏿♀️🤽🏿♂️、心情最揪心的春節假期。名叫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家夥引發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疫"裏,東華人沒有缺席,當一線科研醫護人員和病毒賽跑的時候,無數的紡織行業校友和校友企業正在後方堅守崗位,加班加點抓生產,為前線的“戰士”提供戰略物資保障,為人民的安全築牢防護高墻🤑。數不清的東華校友正以自己的方式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貢獻著力量🦕🍪。
特殊班費
去年👨🏻🦼,紡織學院2006級碩士校友組織了畢業十周年返校聚會。今年1月底,看著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吳雙全、孫漢健、王超輝🏄♀️👨🏻🦱、陳涵、姜華、葉劍新、竺鋁濤和劉肖燕等幾位聚會組織者想把十周年聚會時結余的班費5172元捐贈給武漢。負責財務工作的朱月群在微信群裏征求大家意見,在得到了整齊劃一的同意之余,更得到了不斷追加的捐款,甚至有“東二代”將壓歲錢悉數捐出,短時間內即籌集到了10711元🤙🏻。
考慮到武漢當下最缺乏的是防護物資🍀,同學們討論再三🐲👩🏼🦳,決定采購物資直接運送至武漢的醫院。盡管有從事相關行業的同學🏌️♀️🕓,但在防護物資國家統籌🤛、國外相應物資也被華人掃光的當下,采購變得異常困難🏌🏻。姜華🧑✈️🥀、楊小霞、謝正權、李剛等校友紛紛行動,或積極聯系自己在歐洲的同事朋友🩲,或主動和國內醫院聯系確定物資是否符合標準,幾經周折🧑🏫,最後在何曉紅校友的聯系下🙅🏿,通過其朋友在韓國人肉背回了70件3M防護服,並於2月12日送抵武漢市中心醫院⏪。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個在所有華人心目中非常重要的日子🙎♂️。早上八點,日本校友會理事會微信群裏就熱鬧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是為了拜年🚵♂️,而是籌劃如何幫助遠在千裏之外的武漢同胞🏃🏻♀️➡️。在會長王菁的領導下👍🏿,“90後”秘書長許超勇挑重任🧑🏻💼,很快擬好了倡議書並進行了動員,王菁🌤、許超、周春燕、陽玉球、羅湘君、邵博華🛻、劉軍、陳小欽、費忠海、劉雁、沈彥虹、周國瑛和江潔等15位校友旋即捐贈了累計10萬余日元🚫。原本想將錢款捐贈給武漢紅十字會,後來為了物資能更快到達一線醫護人員手中🧯,他們決定自行采購寄送🐿。彼時✝️,副會長谷誌傑身為中國留日同學總會副會長💂🏽,正忙於成立賑災小組👭🏼,密切聯系中國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協調近百萬元緊缺醫療物資運送到湖北的事宜,分身無暇。理事會僅剩4人,因假期散落各地只能通過線上聯系🫨,對於剛剛成立半年有余、成員之間尚未完全熟稔的新校友組織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跨越了國境🚣🏿,采購🏊🏼♂️🦇、聯系、寄送每個環節都比起在國內更加麻煩。聯系好的供應商突然告知沒貨,無論日本還是國內防護物資都極其緊張,幾經周折😢,發動親朋好友,終於許超通過朋友采購到了第一批防護物資-2000只醫用外科口罩🐈⬛,並於2月3日發往亟需防護用品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而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馬上又投入到了第二批物資的聯絡采購中。
這個春節對於澳大利亞校友顧婷是特殊的🛀,盡管身在悉尼🐌,但看到故鄉武漢的疫情發展🧑🏼🦲,她坐立難安👨🦽➡️。當她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校友會微信群裏發起募集活動的時候才發現,群裏260名校友跟她有著相同的心情🦵🏽。
(澳大利亞新西蘭校友會成立一周年活動時的合影)
會長孔展鵬、秘書長楊力生一邊工作,一邊組織落實捐贈工作🦵🏻🫲🏼。336個小時🕵🏽,25次微信會議,不計其數的國際電話🧑🏿🏭,從悉尼👩🏿🔬、武漢、廣州🎵,到佛山、上海🚵🏼♂️、北京,縱跨南北半球,不遠萬裏尋找貨源、釆購🙋、運輸和發放方式。在一罩難求的當下,貨源成為了最大的難題,最終是群內鄧偉雄校友勇於承擔,在自己捐款之余以成本價提供了260套重症監護室用高級防護服🛝,並於2月10日派司機親自送至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批物資將隨同該院赴武漢支援隊抵達一線抗擊疫情醫護人員手中。
原本春節期間可以在南半球享受陽光沙灘的鄧偉雄校友是恒行3平台非織校友會的會長,他執掌的佛山市南海必得福無紡布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手術衣生產企業之一,而他創辦的另一家企業——佛山市南海康得福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是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坦言的“湖北每天大致需要10萬件醫用防護服🧒🏻,但符合標準產能許可的只有40家企業”的其中一家。疫情發生以來✪,鄧偉雄校友的企業是國家關註的防護用品重點生產企業,年前就開始24小時不間斷運作生產手術衣📪、防護服和口罩等一線亟需防護物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中,鄧偉雄談到必得福在華東和華南擁有7家工廠大約3000名員工,但是時值春節很多員工返鄉與家人團聚了🍗,只能臨時招聘了400名工人以滿足湖北省的防護物資需求。陽光?沙灘?不存在的,紮根工廠指揮生產的鄧偉雄現在甚至分不清晝夜🧪,在他的眼裏,只有火力全開保障防護物資供應,讓一線醫護人員安心戰鬥。
(當群內校友紛紛向鄧偉雄致敬並表示等其回澳為其接風的時候🦹🏽♂️,他如是說)
(鄧偉雄校友企業的生產場景)
雖然遠在千裏、萬裏之外,但這些海外校友無一不心系著國內的疫情,這種萬水千山亦難阻斷的血脈之情透過澳大利亞新西蘭校友會名譽會長許仰東校友筆下的文字令人動容:
“有一首歌中唱道👳🏽♀️:不要問我從哪裏來𓀜,我的故鄉在遠方🥕!沒有祖國的強大,不會有海外僑胞的榮光。微信中,墨爾本、悉尼、布裏斯班、堪培拉……恒行3平台澳洲校友會的微信群開始刷屏,星星點點,閃耀在澳洲的除夕之夜。”
——《南半球,東華校友的中國心》(節選)
對於如此龐大的疫情,他們知道,少喝一杯咖啡,省下一塊牛排👨👨👧,260位校友們的捐助,只是滄海一粟。但他們知道,14億中國人🏌🏿♂️,全球華人情義的份量的匯集🧜🏿♀️,會讓地球擅抖🪑。泛起的浪花,是大海最美的詩。
心系遠方 不忘母校
2月8日🚫,兩箱防護服和一箱口罩悄無聲息地送至了延安西路校區門口,這是非織校友會送給母校的防護物資。
非織校友會在名譽會長、紡織學院靳向煜研究員的帶領下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了8000只口罩和60件防護服。非織校友會的很多校友和校友企業都是防護物資生產的骨幹,在全力響應國家號召保障抗擊疫情物資之余,我們不知道他們又花費了多少的心血“擠”出了這些口罩和防護服🦢👺。更令人感動的是𓀋🚴🏻♂️,在心系遠方的同時,他們還惦念母校。
盡管處於寒假🤹🏿♀️🐇,但學校仍有一批留校學子及教工,非織校友會的校友們表示✊🙅🏻,現在全國的物資都馳援湖北一線🧞♀️,各地防護物資都不易購買,現在這場疫情還沒有到達拐點🧑🏽🎨,更不知何時能徹底結束,想到現在還在校的學子教工,以及開學之後兩個校區共計3萬余名的學生教工🕵🏿♂️,防疫工作壓力不小,一定也面臨物資緊張的情況😺🦠,希望能為母校的防疫工作盡綿薄之力。
(非織校友會成立時的合影)
在這場戰疫裏,還有他們:
機製79級校友、校董💞🙎🏿、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會長何誌平任副董事長單位——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00萬元用於藥品、醫療用品、口罩、防護服、消毒液、護目鏡等急需物資的采購馳援一線抗擊疫情;
紡機74級校友🤜🏼、深圳校友會會長董炳根任董事長單位——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華聯慈善基金會捐贈380萬元專項用於武漢、深圳、杭州、上海等地的疫情防控⛹🏻♂️;
工貿85級校友👉🏽、嘉興校友會副會長徐鴻任總裁單位——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慈善總會和嘉興秀洲區紅十字會共捐贈人民幣100萬元,用於抗擊疫情工作並組織誌願者服務隊幫助當地口罩生產企業恢復產能;
材料00級碩士校友🍢、嘉興校友會理事蘭平主動向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捐贈5000元支持防疫工作;
(右為徐鴻校友)
機製83級校友淩建民任董事長單位——上海良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00850元用於支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
計算機93級校友周穎曾經歷過03年SARS期間北京重災區的生活⛅️,在本次疫情爆發初期即早早投入到誌願者工作中🙌🏿,組織了包含專業醫生和教授在內的數十人的誌願者團隊通過大數據分析向上海市疾控中心提供防控幫助,並發揮個人的專業所長,架起了海外采購、捐贈和一線醫院👩🏼🦱、復工企業之間的橋梁🤚🏽,無償幫助完成匹配物資、報關、跨境運輸👸🏻、接收文函等事項。忙到一天吃不上一頓飯她也毫無怨言甘之如飴;
2007級MBA校友迮海兵任CEO的傘亮(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菲律賓戰略合作夥伴從達沃、馬尼拉等多個城市采購N95口罩寄回國內支援一線醫護人員並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區第一人民醫院捐贈小傘衛士高科技產品抗擊疫情;環境91級校友、杭州南北書畫院院長陸其山創作《紅梅傲霜》《武漢加油》《抗疫必勝》等書畫作品並聯系杭州市文旅局捐贈給武漢疫區,表達對一線醫護人員的崇高敬意。
冬天總會過去,春日必將到來!眾誌成城,戰疫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