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紡織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師生線上教學、學生身心健康和線上思政教育工作,註重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引導,註重引導廣大師生從紡織人的角度發現和思考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和事👩👩👦👦,以“戰‘疫’中的紡織自信”為主題,有機嵌入線上教育教學,加深學生對紡織專業的認知和認同😵👨❤️💋👨,提升紡織自信,註重將雲端教學與思政教育💁🏻♂️、德育與智育相結合👩🎓,賦予專業課程價值引領功能,不斷拓展和創新課程思政新路徑。
擰緊“總開關”,強化思想教育有速度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成長不掉線”。為奮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紡織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市教委和學校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著眼於線上教學實際情況,不僅對延期開學期間的教學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明確線上教學“教什麽”和“怎麽教”🖖🏽,同時又註重探索開學後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機結合,倡導和引導各門專業課教師在線上授課過程中,肩負起“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使命擔當🏊🏽♀️,將專業知識的傳授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起來。
學院第一時間成立線上教學工作小組,多次召開在線會議,反復商討製定學院在線教學方案,製定並發布《關於紡織學院本科線上教學有關事項通知》《關於疫情防控期間2020屆畢業論文(設計)相關安排的通知》等系列通知,明確線上教學事項👂🏼👧,並通過工作群和線上會議等及時梳理教學工作時間點,有效做好平臺操作線上培訓和指導𓀒。為確保線上開學順利進行並確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紡織學院線上授課教師從2月初就開始積極準備,組建課程團隊,交流備課經驗🦎,同時就線上教學課程面向學生充分調研👰🏼♂️,並對部分課程進行在線教學壓力測試🪕,廣泛聯系學生征詢學情💁🏻♀️,采取多種方式做足預案,確保教學效果📄。
針對此次疫情😟,學院黨委積極倡導任課教師課程團隊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功能,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引導學生學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在專業課的網上教學過程中做實課程思政,不斷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家國情懷👩⚕️。
築牢“基礎樁”,確保線上教學有廣度
學院春季學期共開設本科課程67門🉑,開展在線教學課程53門🧛🏿♀️,研究生課程23門課程🏰,17門課程采用線上教學,做到課程在線能開盡開。課堂教學形式堅持多措並舉,學院鼓勵授課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技術手段,創新“虛擬”課堂教學新模式,師生通過“學習通”課堂教學平臺進行授課和學習,采取“授課視頻+課件+線上討論答疑+在線作業”等多種形式授課,按課表時間和學時有序開展在線教學。截至3月初🈸,學院本科生4個年級共有1095人參加線上教學🕵🏻♂️,在線教學參與度超過97%🛫。研究生100%參與在線教學與在線研究👩🏻🦯。同時⛩,學院有序開展研究生線上組會和30名學術型碩士在線答辯,確保研究生學術研究持續推進。
特殊時期,特殊的授課方式,特殊的“入鹽入味”。雖然教師和學生在網絡兩端🏃♀️➡️,但依然阻隔不了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通過邀請往屆研修過《紡織材料學》雙語課程的優秀校友一起參與到雲課堂中,打破了教室的圍墻,為雲課程中的本科學生搭建了難得的學習交流平臺🕵🏼♀️,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紡織......”紡織學院邱夷評教授面對線上教學的挑戰🦌,靈活調整教學思路🫰,積極探索創新線上教學模式。同時,學院精心做好遠程指導👮♀️🧘🏻♂️,統籌安排課題內容和返校後實驗🐐♟,做好線下實驗銜接以及返校後專業碩士實驗與企業實習實踐方案。
學院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基於線上教學的翻轉課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共享共學和協同式教學,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關系。在“戰‘疫’科普講堂”中🙎♀️,學生們變身為“科普員”🙇🏽♂️,圍繞“一次性口罩能用幾次,紗布口罩有用嗎💷?”“如何辨別口罩真偽🏃♀️➡️?”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廣泛收集整理資料,認真備課,通過雲端科學理性講述觀點,同時通過線上疫情辯論賽等形式,進一步增強對紡織的認知和了解。課堂搬到了線上,課程思政依然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揚起愛國主義的旗幟,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在全國上下共抗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的付出就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利益🕜,力爭做到防疫期間不停課🍨,線上教學不縮水,線上授課出成效。”學院廣大任課教師紛紛表示💄,將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頑強的意誌👩🏽🍳,和學生們一起以實際行動交出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的滿意答卷。
激發“活因子”🕥,提升紡織自信有熱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院黨政領導、廣大專任教師和學生輔導員紛紛通過線上方式深入學生班級(學生組織),開展黨團活動、主題班會、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專業引領,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傾聽學生聲音🤸🏻,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和現實困難🪘,關心疫情嚴重地區學生🌙🏆,開展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引領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同時充分利用防疫抗疫中湧現出的感人事跡、優秀典型以及戰疫中的紡織人與事等思政育人元素🏄🏽♂️,培養紡織學子的家國情懷。
學院依托紡織學院線上思政教育特色品牌“鼎新講壇思政微課”,積極探索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策劃組織了“開學第一課✌🏻:戰‘疫’紡織人”五期線上思政微課,圍繞“教學名師思政微課”“輔導員微型思政課”和“榜樣學生微型思政課”三個方面,邀請專業教師、輔導員和疫情防控學生誌願者為全院學生帶來線上“雲思政”。《疫情防控中的紡織力量》、《逆行英雄》、《青春起航,攜手戰“疫情”》等課程進一步增強了紡織學子的專業自信和擔當精神。以“戰‘疫’中的紡織自信”為主題的線上班會,輔導員老師結合疫情防控中學院非織造科研團隊以及紡織校友企業的感人事跡,鼓勵學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這次受疫情影響🤾🏿,大家眼中的“夕陽”產業——紡織,再一次展現了救國救民的使命擔當◼️。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守衛者,我們紡織人更是抗擊疫情的先鋒隊🙍🏽♂️。”學院黨委副書記劉雯瑋勉勵紡織學子積極展現青年擔當,努力擔負起紡織人的責任與使命🚢。
同時,學院還發起了“戰‘疫’中的紡織自信”主題文化作品征集活動,數百名學生通過書信、散文🥖、詩歌和書法創作等方式紛紛表達對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和體悟,矢誌做新時代的“硬核”紡織人。“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多的紡織人切實地了解了紡織,更多的人愛上了紡織🤽🏻♀️。我也願意做一名優秀的紡織人,服務社會、奉獻祖國。”來自紡織1902班的入黨申請人惠鵬先堅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