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2020 | 科技戰疫:東華“國家隊”打出硬核組合拳

索取號:發布時間💂🏼‍♀️🤵🏽‍♀️:2020-05-12瀏覽次數:167

口罩🎂、防護服🔩🌉、抗菌材料……短短20天內成立抗擊疫情醫衛防護材料應急專項🤝💇🏼‍♀️,快速研發並把產品送到戰疫一線。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恒行3平台)(以下簡稱“實驗室”)在疫情暴發之初🙎🏿‍♀️,就快速聯動全國紡織及纖維材料企業、一線醫療單位等🎍,為醫衛防護材料研發攻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急!20天完成應急專項布局

1月28日,正月初四🎨,在從江蘇老家趕回上海途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主任朱美芳一條條瀏覽著疫情報道➡️,口罩、防護服急缺🤙🏿,醫護人員存在感染風險……研究了30多年材料的她,心急如焚🔚,思考著如何把研發人員和生產力量快速集結匹配起來🐪,為抗疫做貢獻。

緊急召開線上主任辦公會議🧑🏽‍🦱,草擬應急防護專項方案,一刻不停。2月8日,實驗室微信公眾號發布“新型冠狀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專項申請通知及指南”,高校🗝、科研院所、紡織及纖維材料企業🧄、一線醫療單位等紛紛響應🕥,全國的應急研發及生產力量被迅速發動,2月16日收到了70余份立項申請🦸🏽。組織項目評審🧖🏼‍♀️🕞、分類布局、鏈條化合並👷🏽、創新項目組織形式↘️,2月27日𓀂,戰時應急研發專項項目設立🕵🏻,優中選優確定了25個應急項目。其中📙,技術攻關及應用基礎類重點專項10項(子課題28項)👨🏻‍🍳、自由探索類4項🙉🧑🏽‍🎤、軟課題類1項、科普類10項。

據實驗室介紹🚴🏻‍♂️🧙🏿,本次專項緊密圍繞新冠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開發和生產研究,涉及口罩、防護服🛌🏽、抗菌材料等,發揮實驗室在纖維基、高分子基醫衛防護材料領域的研究專長,組織技術團隊聯合企業↕️、醫院解決產業化關鍵問題,實現應急生產。把學科鏈🏗、創新鏈🔈、產業鏈聯合起來,打通“前後道”🌊,專項實施從組織形式到經費管理,全部采用“戰時模式”🫥,速度快,要見成效。

難!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國內沒有的

防護服悶熱、不透氣,醫護人員穿著不適的報道牽動著實驗室科研人員們的心🖱。“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國內沒有的”🪨,材料學院畢業生羅章生與實驗室朱美芳院士團隊一直有著緊密聯系和合作,致力於在無紡布方面實現獨創突破👋🏼。已是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羅章生很快接到了實驗室合作啟動防護服應急生產的電話🏃🏻‍➡️,雙方一拍即合,與團隊青年教師骨幹相恒學副教授聯合申報《耐磨透氣高阻隔性當盛新材Rowelk®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的結構與性能評價》應急專項,爭取盡快生產出高品質的防護服送到抗疫一線。

沒工人、沒原料,羅章生拿出當年“重新當工人”的那股勁,到處想辦法📐,三四天後就交出了一件小樣。當盛公司還向廈門市政府遞交請戰書,旋即得到支持。在項目團隊技術支持下,公司生產馬上進入戰時狀態🤽‍♂️⛴。通過瞬時釋壓紡絲成形設備,團隊開發出了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濕安全防護材料,部分物化指標甚至超過了美國杜邦公司的“特衛強”(Tyvek),製備出系列有限次使用醫用防護服,目前當盛公司每天可生產約2000件。隨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緊急啟動的高端防護項目中👭🏻,雙方聯合申報並獲得專項支持🙎🏻🦹‍♀️。

(項目團隊與企業合作生產的Rowelk®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

項目團隊還向武漢方艙醫院、湖北漢川人民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傳染病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院等抗疫一線單位👨🏼‍🦳🏑,以及美國紐約州先進能源技術中心🧑🏽‍🦲、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等合作單位捐贈Rowelk®有限次防護服5000余件套。既紓解了防護服短缺的困境,又增強了國際合作單位的抗疫力量。

(項目團隊向抗疫一線單位及國外合作單位捐贈防護服)

“水煮5次”“蒸1次”,在材料學院李光教授的辦公室裏,有各式各樣貼著標簽的測試口罩,一個多月前的忙碌若在眼前。為保證數據準確,李光教授在學校和家之間當起了實驗員、測試員👩🏽‍🦲👨‍❤️‍💋‍👨。如何讓口罩戴得既舒適,又可重復使用🏄🏽?通過她牽頭的《高性能防護紡織品和口罩的研究及規模化開發》應急項目,很快開發出了聚四氟乙烯納米纖維高性能口罩濾芯膜(Hyproof)。這種纖維可過濾極細小的顆粒和病毒,不需靜電處理。而用它製成的濾芯膜則十分輕薄,每平方米僅1-2克,過濾效率高、性能穩定🕣,可循環使用。

(實驗用口罩)

(納米纖維孔徑測試標尺圖)

該項目組與上海漢圃新材料公司合作,抓緊優化設備調控和工藝參數🐑,3月初以來,生產高性能口罩濾芯膜(Hyproof)15萬米,定點供給口罩生產企業。上海巨臣嬰童服飾有限公司采用該濾芯膜💆🏼‍♂️,生產銷售高性能防護口罩300萬只以上☸️,直供幾十家企事業單位,在復工復產關鍵時期提供了急需物資保障🙍。

(Lyocell熔噴無紡布)

在“一罩難求”的非常時期👩🏿‍🚒,得熔噴布者✈️,得口罩🤱🏻📖。實驗室副主任張耀鵬教授主持的《全生物質多級抗菌及病毒防護過濾材料開發》項目,通過工藝優化可獲得直徑和孔徑達幾微米級別的Lyocell熔噴無紡布。原料可再生、可生物降解、Lyocell工藝環保、親膚性好等優點,讓Lyocell熔噴膜完勝傳統濾材。據了解,下一步項目將開發全生物基復合濾材,實現對細菌、病毒的多級防護。

重🚣🏿‍♂️!是責任使命,更是常態擔當

談及在時間緊急🐻、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設立應急專項的初衷🤽🏼‍♂️,朱美芳院士說🤷🏽‍♀️:“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要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急國家所急,解決國家的困難,這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短短兩個多月,25個項目或實現量產化🟧,或取得實質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發展布局建議……這份急難時刻“舍我其誰”的擔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了實驗室非常時期的“新常態”🧚🏻‍♀️。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讓大眾知曉如何“科學防護”尤為重要。及時發聲,專業科普🧜‍♂️,實驗室責無旁貸。通過“SKLFPM”微信公眾號推送“戰疫之盾⛵️:帶您走進個人防護非織造材料”、“集絲抗疫:口罩中的微納米纖維非織造材料”等科普文章🧑🏻‍🦲,引導大家認知防護材料🤟🏿📄,科學防疫。非織造材料專家靳向煜教授在參與應急專項研發的同時👨🏽‍💼,還參與了《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兒童口罩技術規範》的起草製定工作,撰寫多篇科普文章,並出版專著《戰疫之盾7️⃣:帶您走進個人防護非織造材料》。

(《戰疫之盾➝:帶您走進個人防護非織造材料》封面)

面對依然嚴峻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實驗室心系海外科研工作者🟣👨🏼‍🦱,先後向美國斯坦福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德國馬普研究所、葡萄牙馬德拉大學等30余所合作院校、50余位密切合作的國際知名教授發去慰問信🙆🏿‍♀️,介紹實驗室應急專項情況,並為有需求的單位和專家寄去口罩及防護服等物資。

(《山海輿地 路遠情長 / Sky We Share, Together We Stand》慰問信)

疫情過後,人們可能還將繼續面對與病原體的長期鬥爭🖊,朱美芳院士表示,這次疫情“大考”,讓我們重新認識“平戰結合”的意義,下一步要研發更加高效、廣譜👽🏋🏽、安全📤、經濟的抗菌抗病毒紡織物▫️,搭建科教🦦、產教、軍民“三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材料設計與纖維成型先進製造全鏈條體系⚈,以全面提升我國控製感染性疾病風險的能力。科技“趕考”🗂,任重道遠,東華這支“國家隊”一直在路上。

恒行3平台专业提供🥖:恒行3平台恒行3🤜🏽🦸🏻‍♀️、恒行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3平台欢迎您。 恒行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