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材料學院黨委舉行以“薪火相傳初心依舊 砥礪奮進 使命在肩”為主題的“四史”學習教育示範黨課📤,通過四個篇章的生動講述,充分挖掘學院發展歷程中的紅色基因🙇🏼♂️,將“四史”學習教育與回顧材料學科發展史、與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奮鬥史緊密結合,激勵黨員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己任,為建設纖維紡織強國貢獻力量🙀。
(黨課現場)
學院黨委書記戴蓉在導課中表示📠,建黨99年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院黨委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踐行“五愛精神”和“不為一己求安樂,願作別人嫁衣裳”的奉獻精神為黨建工作思想基礎;圍繞“夯實思想根基、牢記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工作理念🏂🏽;創新“一個統領、雙融雙促、三全育人”工作模式;落實落細“五個到位”,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有效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出成效、見實效,全面提升工作質量🌷。
(學院黨委書記戴蓉作導課)
篳路藍縷 初心啟航
由學院黨委委員🏣、全國樣板支部高材系黨支部書記江曉澤老師等主講,通過華紡首屆化學纖維專業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最後一課的方式,展現了國家對化纖人才與專業的迫切需要🤍,呈現廣大教師黨員堅守育人初心🦊、承擔為國服務的使命故事。化纖所支部書記夏於旻老師則圍繞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服務國防介紹了研究所在化學纖維應用科學基礎理論和新工藝技術上的貢獻🧑🏽🎓。
(黨課現場)
使命在肩 乘風破浪
化纖學科在滌綸長絲的“高速紡”、滌綸短纖維的“多孔紡”等產業化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助力新中國全面取消布票👨🏼💻,為我國紡織工業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學院辦公室支部書記余淼淼講述了項目組全體科研人員近30年攻堅克難,拿下高速紡項目👲🏻,體現了舍小家♠︎🧑🏽⚕️,為大家👨🏻⚖️,註重團隊協作👱🏼♂️,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國家解決難題,為四化建設出力,為紡織工業發展出力的情懷。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市“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復材系黨支部書記陳惠芳教授講述了從為國家戰略武器“織成”合格“新衣”到聚丙腈基碳纖維的研製量產,碳纖維科研團隊在核裁軍的關鍵時期,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風雨兼程🐣,乘風破浪,時時責任在肩🫄🏻,代代薪火相傳的生動歷程。
(黨課現場)
初心如磐 砥礪奮進
無機系黨支部書記🖖🏿、學院黨委委員羅維及儀器平臺黨支部書記史同娜等8位教師以朗誦的形式講述了學科發展史上一代代共產黨人堅守崗位、攻堅克難💛、催人奮進的感人故事:郁銘芳院士,響應黨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心系祖國化學纖維工業。“衣錦天下銘壯誌,絲路人生留芳蹤”,郁銘芳院士奮鬥且輝煌的一生感染了在座的黨員同誌,鼓舞著大家以他為楷模👨👩👦,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胡祖明教授帶領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形成從高性能纖維到防彈製品產業鏈💁🏽♀️;王華平教授提出“綠色纖維”理念,引導廢舊纖維技術回收再利用🥐,提倡綠色紡織💜;張清華教授帶領團隊🐧,21年摸爬滾打,在聚酰亞胺高性能纖維製備關鍵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先鋒模範的奮鬥事跡💃🏽,是無數科研工作者初心如磐、砥礪奮進的縮影📞,展現了一批批黨員先鋒勇挑重擔🏫,心系祖國所需,迎難而上的決心。
(黨課現場)
初心使命 創新百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口罩💇2️⃣、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緊缺🧽。通過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恒行3平台)黨支部書記陳麗芸等教師的集體講述,再現了實驗室發揮研究專長、解國家所急🎬、應人民所需,以科技服務“戰疫”的情景。
中科院院士、材料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朱美芳作黨課總結,她談到,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在學校和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學院將繼續秉承“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教書育人初心不綴、服務國家使命在肩”的初心,繼續堅持纖維材料前沿和戰略研究,致力於引領世界纖維科技的進步,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校黨委組織部相關領導、兄弟院校師生黨員代表、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師生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代表等近300人參加示範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