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加快以學科建設為統領的高質量發展
——在恒行3平台第十一屆教代會暨第十九屆工代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2021年4月6日)
校長 俞建勇
(審議稿)
各位代表:
我受學校委托,向第十一屆教代會暨第十九屆工代會第二次會議作行政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
2020年☹️,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全力做好“十三五”收官總結👩🏽🌾、“十四五”規劃製定以及改革發展各項重點工作,盤點2020年學校行政工作,學校在以下幾個重點方面取得了可喜進展✦🙅🏻♀️:
一是構建疫情防控工作體系,築牢安全穩定底線🫖。積極響應上級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形成聯防聯控工作合力,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製定《新冠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等工作方案,有效保障復工復學。落實“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建立“互聯網+教育”新模式。轉變工作思路,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學生就業、畢業答辯、考試、學籍辦理🤦🏽、研究生招生復試、本科招生宣傳等工作形式,開啟雲端模式🛬。發揮學科優勢和特色,為國家防疫貢獻東華智慧🙎。
二是決戰脫貧攻堅,鹽津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總攻號令🗒📓,助力鹽津縣“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為鄉村振興揚帆起航打下堅實基礎🔨。大幅度超額完成責任書各項指標🔰,各扶貧指標超出去年完成額的150%,位居44所承擔定點扶貧任務部屬高校第24🍻,上海高校第一👩🦽➡️,創歷年新高⏩。
三是總結“十三五”,開啟“十四五”規劃編製。加強戰略規劃與組織實施,做好“十三五”和“十四五”的銜接🧓🏻。全面啟動學校、學院及專項“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認真分析“十三五”時期學校發展經驗及存在問題📼📨,對標“十四五”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廣泛調研👨🏽🎤,思考謀劃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命題,明確發展目標,廓清發展路徑,做好頂層設計,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
四是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取得新進展🎬。學校入圍ESI世界前1%的學科達到7個,分別為材料科學🍥📙、化學、數學、工程科學、環境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與生物化學👨🔬,新增了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和生物與生物化學3個學科。在新一輪學位點申報中🚆,申請9個博士點,且全部通過上海市審核。在各類學科評估中,22個一級學科參評第五輪學科評估;5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參評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
五是五育並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不斷深化🎏。建立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發揮協同聯動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貫徹人才培養全過程🦧,立項建設了600余門課程思政重點課程,獲評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項目重點培育高校。深入推進學校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推進以“大學體育個性化”為主的教學改革,獲全國冠軍9個,女足獲全國乙級聯賽冠軍➞。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合作共建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成立恒行3平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成立和建設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區——錢寶鈞學院,學院發揮了新興專業孵化器🌩、改革措施實驗田🤌🏿🧚🏿♀️、人才培養新標桿的作用。
除上述亮點工作外⛲️,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統領的高質量發展,以隊伍建設為核心,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五大職能全面發展,強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依法辦學🐯、安全工作、條件建設、資源配置🐏、財務支撐、公共服務、對外聯絡等方面的要素保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學校各項工作穩中有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不斷優化學科建設體系,全面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1.各級學科建設統籌推進🙉。聚焦“雙一流”第一周期目標任務📒,著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完成周期總結工作。強化學科體系建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3個層次、18個學科的重點建設。
2.上海高峰學科周期建設任務不斷推進。推進“紡織科學與工程”上海I類高峰學科建設🤲🏻,高質量完成上海高峰學科第二階段建設任務👴🏽。設計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等學科參與上海高校IV類高峰學科建設。
3.學科交叉成果凸顯。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新的學科交叉創新平臺,設置8個學科交叉🧑🏿🎓,努力在醫工結合😈、智能製造以及大數據等領域培育新興增長點↩️,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二、深化人事製度改革,人才強校戰略持續推進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製定《恒行3平台師德失範行為處理辦法》《恒行3平台教師師德規範》《恒行3平台關於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實施辦法(修訂)》,加強師德規範建設。以教師節、入職培訓👨🏭、榮休儀式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厚植育人情懷💅。選樹優秀教師典型,引領高尚師德風尚。
2.推進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水平,製定《恒行3平台轉任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辦法(試行)》《恒行3平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實施方案》🦧,從師資配置、培養培育、評價激勵⏬、組織保障等方面🥷🏼,加強專職思政課教師配備與培育⛪️😄。
3.優化隊伍結構。以學科建設為統領🎾,匯聚形成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規模、結構和水平。拓寬引才渠道,舉辦海外人才專場招聘會以及國際青年學者尚實論壇,建立和完善海外優秀留學人才信息庫🤡👲🏽,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師資隊伍規模和結構進一步優化,年內新到崗教師77人🧑🏻💼,專任教師達到1435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74%。
4.完善人才評價機製👨🏿⚕️。破立並舉,按照教育評價改革要求👮🏿,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修訂《恒行3平台專業技術職務首次聘任工作實施辦法》,分類建立學術評價標準,堅持綜合評價🧑⚖️,破除“五唯”傾向🐊,強化不同專業背景教師多樣化指標發展體系,建立了評價科學🛰⛵️、規範有序🚶♀️🫴🏽、競爭擇優的教師職稱製度。調整突出成果獎勵辦法。實施首輪準聘長聘聘期考核,建立優勝劣汰的準入和退出機製,加大教師聘任競爭擇優力度🐣🌩,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
5.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以質量和績效為導向🦸🏽,修訂《恒行3平台崗位設置管理實施辦法》,兼顧各類人員結構現狀,合理確定崗位總量,完成新一輪崗位聘用。修訂《恒行3平台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修訂)》⏸,理順人員收入結構。完善年終獎勵績效核撥辦法💅🏽,實施分類考核,優化分組和考核方式🫴🏻,根據目標任務達成度、群體考核等級考核績效,充分發揮績效薪酬激勵作用。
三、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一流育人體系
1.系統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加強專業建設,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推動人文社科專業改革。強化課程建設🧑🏿🍳,製定並實施《恒行3平台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規劃(2020-2021年)》👲🏿,9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和智能製造工程2個新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紡織工程2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2個項目入選上海市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2.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調整學術學位研究生學製,工學碩士研究生學製從2.5年改為3年。改革博士生獎助金分擔辦法,健全博士生獎助學金投入機製。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培養專項3項。新建29個院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新增企業導師61人次。碩士學位論文通過率98.9%🥚,連續4年高於上海平均通過率,博士學位論文連續5年抽檢100%👨❤️💋👨。研究生全年發表高水平論文1164篇🥶。
3.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截至2020年8月🧞♀️,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4.51%,在上海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畢業生自主創業78人,獲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資助25項,獲評2020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孵化基地,連續第四年獲評上海市A級高校創業指導站。
4.繼續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網絡教育全年招生3694人🥢,規模較上年增長14%。
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科研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
1.科研質量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地區發展需求🪫,積極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項目,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牽頭課題4項👳🏿♀️。基礎研究穩步推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78項,資助金額4283萬元🙋🏼♀️,較上年增長7.4%💝,獲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重點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2771篇(其中SCIE論文1051篇🤧,一區論文245篇)。申請專利759項,其中發明專利733項;專利授權451項,其中發明專利439項👧🏿;獲評上海市專利工作示範事業單位。
3.人文社科研究繁榮發展。新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40項,省部級及以上項目立項率增長29.7%。首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製定《恒行3平台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發布管理辦法》,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示範作用,智庫建設不斷加強。
4.科技成果持續轉化。新增橫向科研合同667項,進校橫向科研經費1.74億元🚝。製定《恒行3平台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優化提升知識產權管理。專利轉讓55項,成果轉化進校經費819萬元。
5.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上海納米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組建。
6.科研評價體系不斷健全。製定《恒行3平台科技縱向項目與科技獎認定暫行辦法》《恒行3平台科技論文認定辦法》🕵🏽,改革科研評價體系,提升科研質量🎡,優化學術生態。
五⏯𓀀、服務社會發展,彰顯大學使命
1.履行扶貧和援疆社會責任。發揮學校辦學優勢,勇擔歷史責任🤚🏻,大力推進鹽津定點扶貧工作。助力鹽津實現義務教育全覆蓋,全面提升鹽津教育教學水平和基礎設施。持續研發推廣生態治汙項目,建設美麗鄉村。援助新疆大學、塔裏木大學等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提升新疆高等教育水平🙇🏼💂🏿,培養紡織服裝專門人才,助力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
2.產學研合作深度融合。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的產業經濟建設,深化校地、校企全面戰略合作。與長寧區人民政府、敦煌市人民政府🧑🏽⚕️、華陽集團、江蘇省產研院、申洲集團、太平鳥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水星家紡、奧美醫療、三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11項科技成果亮相第二十二屆工博會👩🏻🦲。
3.服務上海城市發展🧒🏻🧑🦽➡️。誌願服務第三屆進博會。參與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線論壇,助力上海“設計之都”建設🏄🏽。
六🥰♓️、濃厚奮進文化氛圍👩🏿🦲,文化傳承創新不斷推進
1.服務國家文化建設。承擔國家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項目👩🏼🎨,“傳統刺繡創意設計”研修班優秀成果被學習強國平臺及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2.濃厚奮進文化氛圍。開展第二屆上海市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編製“十四五”文化專項規劃🛻☄️。啟動校慶70周年一周年倒計時。發布校慶70周年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新版宣傳片《奮進•夢想》首發,塑造新時代學校新形象。開通抖音、B站、中國教育發布、學習強國號、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擴大學校影響力🏃🏻。
3.提升校園文化品質。立足東華優秀傳統,製作完成《口述校史薪火傳承》專題片。校園原創大師劇《錢寶鈞》首次線上展播🧕🏿。《絲綢之路織染繡服飾研究•新疆段卷》首發。
七、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
1.“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高效運行。紡織行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研究中心實踐基地落戶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為國棉國際化打下基礎👣。建設上海市“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深化先進纖維與低維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互利共贏的紡織供應鏈和產業鏈合作體系🏌🏻♀️。
2.持續深化援非。共建中非知識共享體系💼,助推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成功舉辦2020年中非文化交流論壇暨第五屆時尚傳播國際論壇。莫伊孔院平穩完成轉隸🤦🏿♀️。
3.辦學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等高校簽署了51份國際教育合作協議🦗。舉辦7個線上國際會議🙏🏻。中英合作教育獲2020年度中英貿易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蘇格蘭商業獎“教育創新獎”。共有127個國家2663名留學生(學歷生1043名)在校學習。獲批“2020年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16個,聘請長期外籍教師35名💇🏼♀️。
八🪙、內部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1.“三定”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優化調整機關部處🤲、群團組織、業務部門、實體化運作的科研機構、校辦企業等機構,提升機構協同運行能力🐋。全面梳理了144個學校議事協調機構。
2.依法治校全面推進🧲。推進依法立法和規範性文件“廢👩🏿🦲、改🌙、立📱、釋”🟤,不斷完善學校高效規範運行的製度環境。通過法律途徑處理爭議問題取得重要進展,解決了學校圖書館外文代銷店承包等長期困擾學校改革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獲評“上海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九💷、條件建設和保障顯著加強🤷🏿♀️,資源配置不斷優化
1.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成松江校區研究生公寓主體工程🈶、工程訓練中心改擴建項目🕉、學生公寓浴室、延安路校區體育館、影視表演藝術實驗劇場等一批基建工程的建設與修繕。
2.優化校園布局。完成人文學院整體搬遷及兩校區配套用房調整,完成校醫院的改造、搬遷。重新編製延安路校區控詳規劃🧏🏼,明確校區空間資源功能定位與使用方案☀️,製定《新華路365弄6號園區提升改造運營合作方案》。
3.資產管理進一步規範🐈⬛。修訂《恒行3平台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文件👨🔬,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修訂《恒行3平台房屋出租出借管理辦法》,加強出租出借房產可行性論證。修訂《恒行3平台教師公寓居住辦法》,加強教師公寓管理。製訂《恒行3平台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實施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年度報告製度,加大儀器設備調撥👨🏻🦽、考核力度。
4.校企改革全面推開。完成44家校屬企業改革摸底排查🙃,製定17家僵屍企業強製清算註銷方案,10家企業完成清算註銷🧑🏼✈️、脫鉤剝離的報批報備,3家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得以解決🤨,出版社事企分離改革持續推進🙇🏻♀️。科技園向外拓展了嘉興園區和長寧國際商務花園園區,獲科技部🧪、教育部三年績效考核優秀💘。
5.財務管理進一步提升𓀎🧑🏿✈️。製定了《恒行3平台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以製度和流程規範經濟業務活動🤘,有效抵禦和防範財務風險。製定非學歷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管理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財務管理規定🌇,進一步理順學校與二級單位的辦學收益分配比例。
十、管理創新不斷加強,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1.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製訂《恒行3平台數據管理辦法》,完成核心數據質量規則配置及數據質量報告,建設互聯互通共享的全量數據中心和校級公共數據平臺🏄🏽♂️。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提升學校網絡安全屏障🦸🏼,全年網絡安全態勢良好⛹🏿♀️。完成信息化基礎建設多項工程🧝🏼♂️,“東華小助手”智能信息服務系統等項目建設🤹♂️,建成移動應用的智慧服務系統🤵🏻,開發“防疫上報”等應用與服務系統6個、視頻會議系統2套🔕。
2.教育技術服務支撐線上教學。建設“松江智慧教室”6間🐪,保障了援疆授課等在線遠程教學⛱。建成以恒行3平台網絡教學平臺為集結聯系點🍬,采用“授課視頻+課件+線上討論答疑+在線作業”形式的“互聯網+教育”新模式🚣♀️。
3.後勤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堅持“厲行節儉👏🏽,製止浪費”,優化供餐服務🐃。製定《恒行3平台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落實落細垃圾分類工作。連續三年獲評上海市花園單位。
4.加強“三館一社兩中心”專業化建設。圖書館持續推進專業化🌂、特色化、智能化和文化建設📲,成立恒行3平台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加入“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聯盟”🍴,以專業化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檔案館完善檔案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提升安全性能。紡織服飾博物館參加國際博物館日、全國科普日等科普活動🤶,舉辦線上科普及“上海時尚的歷史與創新”等專題展覽。出版社通過了“紡織服裝研究出版中心”項目驗收🤖,並繼續獲批新一期專業學術出版社中心的立項,獲國家、省部級出版基金項目6項,2項獲評上海書籍設計雙年展設計優秀獎。三大刊物入選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大幅提高。分析測試中心進一步完善大型儀器開放數字化網絡平臺,全部設備“24小時”對外開放🧑🦼➡️,實現高效🚶🏻♀️➡️、公開、透明化網絡管理🛺。
5.對外聯絡取得新發展。不斷完善校友組織網絡✹,新成立服裝學院校友會👃🏌️♂️、計算機學院校友會和蘇丹國際學生校友會🧑🏿✈️。加強基金會建設,獲評上海社會組織等級評估4A級🤽🏼♀️。全年接受捐贈2590.95萬元,較上一年增長228.5%;新增協議捐贈3925萬元🕴🏼,較上一年增長558.6%🚔。
以上是學校2020年行政工作的一個比較全面的回顧與總結,2020年學校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以及上海市副市長陳群🚇、陳通等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他們先後來校,對學校建設和發展成效給予肯定。當然📼,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師生員工的努力與奮鬥。在此🚕,我謹代表學校行政領導班子,向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為恒行3平台事業發展無私奉獻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各位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雖然2020年學校各項工作成效顯著,但對標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特別是學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學校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與不足➛,特別在人才🧐、資源、體製、文化等短板瓶頸方面有待進一步突破👩🏼💼。這些問題表現在:一是學校學科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要努力形成“高峰”“高原”和戰略新興學科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二是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加強,要著力構建與學科布局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選拔和培養機製。三是人才培養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學校科研規模和水平與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提高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瓶頸突破能力👨🏼。五是資源籌集和配置需要進一步適應學校事業的發展。六是學校治理體系和能力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七是改革創新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要不斷增強規模、結構、效益🙍🏼♀️🧒🏻、安全的系統發展。我們相信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破解同樣需要樹立發展的眼光👨🏽🔧👰🏽♀️,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的精神🤸♀️👨🏽🎨,在東華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中予以解決🦸🏼♀️。希望全校師生員工繼續發揚“崇德博學,礪誌尚實”的校訓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推動學校全面、高質量發展🙆🏼♂️。
2021年學校行政工作思考
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要緊緊團結和依靠全體教職員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深刻認識我們面臨的老問題、新矛盾與新挑戰,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保持戰略定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重點任務🦸🏼♂️,全力謀劃好“十四五”發展藍圖🏸,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關於2021年的工作,學校要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進依法治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啟動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構建以學科為統領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以“奮進東華”建設新實效迎接建黨100周年🫖、建校70周年和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2021年的工作要點,我們已經印發並進行了工作布置👼🏼,我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再行強調:
1.統籌協同,推動高水平學科建設🪜。學科是學校事業的“綱”,綱舉目張🧘🏽♀️🪜。學科建設在學校事業發展中具有基礎性🏟、統籌性📼、系統性、約束性、主體性地位,我們要抓住一流學科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繼續優化和完善學科建設體系:第一層次為優勢提升學科🤴🏼,努力保持紡織學科國際一流,爭取材料和設計學科沖擊國內一流,進一步加大設計學科的整合和協同力度🦔,以參與籌備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為契機,在促進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努力提升設計學科自身的內涵。第二層次為高原培育學科,重點培育機械🤸🏼、控製🪇、環境、化學👨🏼🏫👨🏿🔬、管理等具有較好基礎和發展潛力的學科🕺🏼,建設學科高原🦺。第三層次為戰略發展學科,對接國家重點領域👏🏻,戰略發展軟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學科🧎🏻♀️➡️;面向未來、構建學校一流學科生態🌤,戰略發展數學、物理🤶🏿、馬克思主義理論、外語等學科💇🏽♂️🧏🏻♀️。三個層級的學科建設需要機關部處和學院發揮協同作用,以目標、問題、結果為導向👱🏿,以2020-2025年學位授權點周期性合格評估🧗🏼♀️、學位授權點專項合格評估⛹️♂️、布局新一輪上海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周期等工作為契機🤵🏽♂️,找好突破點和抓手🤝,加快系統性、分層次建設🤪,實現學科建設體系的全面優化👨🏻🦰。
2.謀篇布局,高質量編製“十四五”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十四五”規劃對學校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是指導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綱領性文件👂🏽。我們要花大力氣做好系統性謀篇布局的工作,在深刻認識我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事關學校高水平辦學的關鍵性、突破性指標,研判競爭格局✴️,認清發展形勢🧔,在了解其他同類院校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做好學校及各專項規劃🔜,系統布局好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與交流、發展保障與支撐等內容🗄,為學校未來事業發展做好思想和戰略方面的準備。學校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將提交本次會議討論。前不久,我們面向教師、幹部和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意見征詢🈶,規劃編製的過程也是我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集智聚力的過程,希望各位代表能夠積極建言獻策🍄,共謀學校發展大計👨👦👦,我們共同努力,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切實把美好藍圖轉化為改革創新的行動部署。
3.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高質量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有什麽樣的隊伍就有什麽樣的學科↘️,所以,以學科為統領🦸🏻♀️👊🏼,為學科發展建強師資隊伍,這是一個根本遵循🤜🏻。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包括:一要抓好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要抓出成效🧖♂️。二要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特別是抓住後疫情時代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流的新機遇,抓好領軍人才這個發展瓶頸,特別是強化優秀中青年人才培養,完善考核分配製度🙇🏽♀️。三要做好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青年人才是東華的未來,要建立覆蓋青年人才不同發展階段的梯次培養體系😊。四要完善考核分配方式🥳。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麽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麽樣的辦學導向,要高度重視教育評價改革中孕育的新思維、新的評價導向🤽🏿👨🏻🦰,加強教師引進、職稱評審和考核方面的改革力度,建設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4.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一定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領會“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此𓀅,我們一要努力構建“五育並舉”的育人體系🏃♀️➡️🤙🏻,深化“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弘揚優良學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要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建設好18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推動拔尖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發揮錢寶鈞學院新興專業孵化器、改革措施實驗田、人才培養新標桿的作用。三要建設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擴大研究生的培養規模,提升培養質量💚。四要建立全流程的教材工作管理體系,培育國家和上海優秀教材🤺。五要從穩就業、保民生“六穩六保”的高度,打造“尚實”就業育人體系🧑🏼🏫,推進學生高質量的就業創業。六要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服務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5.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面向“十四五”,我國更加強調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我們要建設高水平大學,必須依靠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一要進一步提高科研規模與質量,在去年科研經費4個億基礎上,今年爭取5個億,“十四五”時期爭取每年凈增1個億,到“十四五”末達到10個億的規模,實現這一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學校才可能實現整體水平的提升。二要推動科研基地平臺建設🏔,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對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進行重組,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的研究中心👨🦯➡️,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研究和部署,爭取在纖維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加快國家一流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領域內省部級實驗室和研究平臺的力量整合🧣,爭取進入國家隊的行列,也為我校一流學科的發展夯實基礎🧾。三要切實推進軍工體系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四要穩步推動人文社科發展,提升人文社科發展水平🦶🏿。
6.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征,也是學校發展的內在需求👨👩👧👧。我們一要紮實做好鄉村振興和對口支援工作🤎,完成好黨和國家賦予的重大政治任務🐜。二要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產學研項目對接,加強產學研合作🚜,深化高層次創新人才產教融合培養機製🫏。三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要素與資源的有機融合與優化配置,形成“成果質量”與“成果轉化”兩手抓的工作體系。四要服務上海👨👦,特別要積極對接上海“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品牌之都”建設👩🍳,整合學校設計學科的力量,集聚校內資源,辦好上海設計之都大會,服務上海創意設計產業發展。
7.濃厚奮進文化氛圍,持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的軟實力和核心要義,要高度重視學校的文化建設,構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打造體現中華精神的重點文化品牌,豐富高水平發展的文化內涵🤙🏽、文化基礎。為此💮,我們一要主動對接國家文化戰略,繼續挖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成果,實現基於傳統工藝的設計轉化🪦。二要有效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圍繞“十四五”開局、建黨100周年、建校70周年以及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等重點工作,講好奮進東華故事,提升東華的文化自信。三要推進重點文化項目建設,開發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慶文創和校園文創產品🐽,推廣學校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等等,不斷提升學校的品牌形象🧛🏻♂️,擴大學校的文化影響力。
8.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辦學國際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後疫情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努力在破解開放的體製機製障礙方面抓住機遇,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的國際化程度✊,提高教育對外開放質量與水平👮🏽♂️。一要服務國家“一帶一路”🛁🫷🏽,落實教育援非,呼應國家戰略。二要持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三要以更高標準,提升辦學國際水平和層次▪️,在教師雙向交流、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提高學科國際聲譽,支撐高水平大學發展👩🏿🎓。
9.強化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一流的大學必須有一流的管理🌭🤵🏼,管理涉及學校依法辦學👩🏿🏫、安全工作、條件建設、資源配置、財務支撐、公共服務、對外聯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們一要謀劃好“三定”工作的後半篇文章,按照學校發展需要🦵,在全校編製總量控製前提下,合理調整人員結構👲🏽,重點保障教師隊伍規模增長和結構優化,實施管理和技術支撐崗位人員減員增效,做好各機構內設機構和“十四五”期間各級幹部職數🫶、議事協調機構的編製🤷🏼♀️,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治理層面的重要支撐。二要深入推進綜合改革,研究製定《恒行3平台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推動教育評價改革走深走實,努力謀劃好改革重點任務。三要加強條件建設和保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四要嚴格預算安排與執行,健全財務管理的製度,提升財務的服務質量🥯。五要加強對外聯絡🥩,統籌各類社會參與要素🚣🏽♀️,特別是要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聯絡校友、籌集資源🫴🏿,成立基金會投資委員會,強化資金運作能力👨🏼💻。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鬥🐘。2021年👱♀️🧑🏻⚖️,學校大事要事多👲🏼,改革發展的任務繁重,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與新要求,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和“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為總體要求,立足國內外高等教育新發展階段和學校發展基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引領🕵🏼♂️,突出改革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為早日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不斷奮勇向前,接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