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號 | 獲獎等級 | 學院 | 教學成果項目名稱 | 項目組成員 |
1 | 特等獎 | 紡織科創中心 | 產教研融合培育創新型多元化人才的探索和實踐 | 丁彬🧕🏻、俞建勇🕵🏽、印霞🏘、王先鋒、閆建華、李召嶺、斯陽🪨、馬瑩、李曉然、劉一濤 |
2 | 特等獎 | 紡織 | “目標導向、協同育人”——紡織一流專業建設的構建與實踐 | 顧伯洪、許福軍⏳、劉雯瑋🙇🏼♂️、郁崇文🙇🏽♂️🔦、郭建生、孫寶忠👮🏻♀️、王富軍🥵、郭珊珊、關穎🛶、林婧 |
3 | 特等獎 | 管理 | 黨建領航👨🦲🏂,構建經管學科課程思政“金體系” | 林文偉🥱、屈喆🎮、楊帥、姚洪心 |
4 | 特等獎 | 材料 | 以學生為中心 提升材料類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 馬敬紅、馬禹、王燕萍、遊正偉🧛🏽、張青紅、韓克清、孫俊芬💖、金俊弘🍻👩🏻💻、王海風🧟♂️、劉奇 |
5 | 特等獎 | 復材中心 | “三位一體🧑🏿🎄,多維聯動”的復合材料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 | 孫寶忠、孫澤玉🕞、劉夏慧💁、黃朝陽🧬👨🏼🚀、朱姝🧏🏻♂️、潘利劍、魏毅、劉萬雙 |
6 | 特等獎 | 紡織 | 新時代背景下紡織德才兼備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 覃小紅🐻❄️👨👩👧👦、顧伯洪、崔啟璐🚴🏻♂️👳🏻♂️、張弘楠、王黎明、王富軍、權震震、黃莉茜🚞、劉雯瑋🚶♂️➡️、李明 |
7 | 特等獎 | 服裝 | 學生中心👵、產教融合™️:基於匯創青春長三角區域服裝類高校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實踐 | 王朝暉🦥🩴、袁孟紅、姬廣凱👨👧、吳晶🐦、陳彬、朱俊武、宋婧⚃、張金鮮🧤、黃燕敏、萬芳 |
8 | 特等獎 | 材料 | 要素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應用型化纖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 王華平、張玉梅♜、吉鵬⛵️、陳燁👩🏻🚀👩🏽🔬、王朝生、陳仕艷、烏婧、王彪👩🎤、柯福佑👺、陳向玲 |
9 | 特等獎 | 紡織 | “衣被天下”——紡織專業課程思政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王新厚、許福軍🕵🏼♀️、郭珊珊、郁崇文💇🏼、郭建生、劉雯瑋、孫寶忠、孫曉霞、張瑞雲、黃晨 |
10 | 特等獎 | 馬院 | 精心打造“四項融入”工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 王治東、劉淑慧、丁可、陳向義🧙🏿♂️、曾瑞明、曹小玲、黃明元🤽🏽♂️、資雪琴🫘、楊晶靜 |
11 | 特等獎 | 教發中心 | 立足中國、接軌國際,人文社科類專業認證的探索與實踐 | 姚衛新、楊旭東、張璐👩🏻🦳、陸嶸、張海生、丁可🤖👎、劉冰🙇♀️、姚遠🧘🏿♀️、汪存發 |
12 | 特等獎 | 研究生院 | 基於風險控製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探索與實踐 | 俞昊🔍、丁明利、張翔、劉曉艷、郭琪、楊超、陳曉雙、孫增耀😞、張慧芬💽⚾️、徐效麗 |
13 | 特等獎 | 信息 | 強基礎、重實踐、具創新🚴🏿、建拔尖:信息類學科交叉復合型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張光林✊🏼、王直傑、齊潔👈🏽、劉華山 |
14 | 特等獎 | 機械 | 新工科背景下紡織特色高校智能製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張潔😣、周其洪❤️、鄭小虎、駱祎嵐🕺🏿、李寧蔚 |
15 | 特等獎 | 化生 | “一體化二融合三引領”的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 趙濤🤸🏿♂️🫵🏼、何瑾馨🖕🏻、黃焰根、陳英、楊卓🫂、劉保江🫸🏻、邢彥軍、蔡再生、毛誌平👨🏿⚖️、王煒 |
16 | 特等獎 | 體育部 | “三縱三橫”多維聯動體育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 | 朱江華🐪、沈潔、劉成、劉瑾彥🙆🏻♂️、溫鑫菲、郭雪奇、李順英📚、張傑、趙群、潘怡雯 |
17 | 一等獎 | 材料 | 創新“六力”學風工作法,培養“五育並舉”材料人 | 丁明利♤、吳佳、於偉男、吳艾卿、傅群、郝艷萍、何佳鴻、江琪然、塞依丁·海米提 |
18 | 一等獎 | 管理 | 學科競賽驅動、虛仿技術支撐,規模化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董平軍、張科靜、馬彪、宋福根🐖🧜♂️、黃基誕、王扶東 |
19 | 一等獎 | 國交 | 目標導向、能力優先、特色鮮明的留學生教育與培養體系建構 | 胡清國🗿、宋瑋⏲、吳小軍、魯洲、譚雯、王麗慧、葛逸淩、何倩、李麗、顧伯洪 |
20 | 一等獎 | 時創 | 基於文化自信的國際化時尚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與實踐 | 李峻👳🏽♂️、朱麗葉·麥克唐納🥷🏼、鄭嶸、項文姬🟪、顧力文🧵、廖延彥、袁淵、陳晴、傅白璐👩🏿🎤、張娟 |
21 | 一等獎 | 服裝 | 構建時尚管理 “雙循環”教學體系:具有前瞻性、全球化視野的高層次時尚管理人才培育 | 李敏、邵丹、陳彩霞👰🏽♀️、顧彤宇✍🏼、魯成、宋琨、萬艷敏、朱奕⏸🫠、張向輝🧛🏻♂️、張昭華 |
22 | 一等獎 | 環境 | 新工科背景下基於學生能力培養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 劉亞男、宋新山、趙明煒🏤、黃滿紅👩🏿⚖️、李響𓀜、馬春燕、張艾、錢雅潔🐦𓀍、劉艷彪🧶、孫鑄宇 |
23 | 一等獎 | 資產處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工科高校實驗室安全治理體系探索與實踐 | 駱軼姝、唐俊峰、葉劍新、柯倩蘭、王敏🥙、張立娟𓀄🌕、桑惠蘭、王賽、孫藝 |
24 | 一等獎 | 計算機 | 產學研協同🧙🏼♀️,學訓賽結合,卓越網絡安全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石秀金、李瑋、李悅、夏小玲👩🏻💼3️⃣、孫莉🏄🏽♀️、李華婷、李鋒、盧婷、黃利利、韋俊銀 |
25 | 一等獎 | 材料 | 基於導師團隊的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探索與實踐 | 王宏誌、李耀剛🧙♂️、張青紅🤿、侯成義、王剛 |
26 | 一等獎 | 紡織 | 科教融合背景下依托科研平臺培養高層次紡織創新人才的實踐 | 王璐、鄒婷、王富軍𓀝、程隆棣、汪軍、何瑾馨、張瑞雲 |
27 | 一等獎 | 紡織 | “方法論引導🦧、課內外聯動、全覆蓋實踐”——紡織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 | 許福軍、劉雯瑋、郭珊珊🍑、徐廣標🤏、嚴軍🙅🏼♀️、邵楠、薛文良🔺♎️、關穎、韓亞男 |
28 | 一等獎 | 創新創業 | “三全五育”範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嚴軍🈺、秦澤峰🕥、景亮🧙🏽♂️、俞昊、陸嶸、沈潔👨🏿🎤、陶康樂、唐菲菲、溫立強🧍、何路 |
29 | 一等獎 | 人文 | 基於文化傳承視角的應用型大學“三全”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 | 楊彬㊗️、趙衛花、胡清國💜、李淩燕、陸嶸🧕、封華 |
30 | 一等獎 | 機械 | 夯實圖學基礎🙌🏻,構建工程圖學新工科教育體系 | 於海燕、單鴻波🦮☔️、呂誌軍、龐靜珠、周申華🧑🏼、馮培、張慧樂📶、王永興🧑🏼🏫、孫誌宏、李姝佳 |
31 | 一等獎 | 外語 | 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日語泛讀》教材建設與課程改革🙌🏼,培養新文科人才 | 張厚泉、李薇、呂雷寧、張蘭芳 |
32 | 一等獎 | 人文 | 固本強基、科創驅動🙏🏿:創新拔尖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張科靜、姬廣凱、邵楠💂🏼、胡海洋🐮、陸嶸、宋福根、施美華、方寶紅、宋麗貞、王朝暉 |
33 | 一等獎 | 教務處 | 紡織行業特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張璐🖌、楊旭東🧑🏽🎤、牛莉莉🤣、王治東👨🏻🦼➡️、林文偉、許福軍、王朝暉🧑🏼🎄、陸嶸🧔🏼♀️、施美華、方寶紅 |
34 | 一等獎 | 理學 | 依托學科競賽的物理創新實驗室的探索與實踐 | 鐘平、丁可👩🏼🍳、伍濱和🐵、鐘方川、李博🧘🏼、陸愛江、唐曉亮、施芸城、黃曉江、崔博 |
35 | 二等獎 | 環境 | 多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學-練-用-比”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 陳小光、李毓陵、謝學輝、沈忱思、馬顏雪、朱立華 |
36 | 二等獎 | 教務處 | 學生中心,育人為本📤,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改革與實踐 | 丁可、姚遠、王瀟、寇春海🤵♀️、張大林、姬廣凱🗓、張海生🧤、楊唐峰🎁、陸毅華、李博 |
37 | 二等獎 | 紡織 | 政產學研醫交叉融合創新型高層次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高晶🚋、王璐🙏🏿、王富軍😣、關國平👷🏻、李彥🪆👩👩👧👧、胡吉永、蔣秋冉、毛吉富✧、林婧、李超婧 |
38 | 二等獎 | 信息 | 以黨建引領育人共同體,構建工科院系學風建設三圈三全微生態圈的探索與實踐 | 胡海洋🏋🏼♀️、張光林、施政👨🏻🚒、方國東、郭姍、夏菡斐🙍🏻♂️、王秋蓮、張雪琴🈳、何慧麗、張麗平 |
39 | 二等獎 | 材料 | “創新+實踐”“雙螺旋式”材料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廖耀祖、朱美芳👨🏼🍳、戴蓉👩🏭、丁明利🫕、古明珠、呂偉、王瑞莉👨🏿🦳、星禧、孟楠、張衛懿 |
40 | 二等獎 | 管理 | 面向“21世紀絲綢之路”建設的時尚紡織管理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 沈濱🚣🏿、趙明煒、李慶穎、李麗📒、吳小軍、顧慶良 |
41 | 二等獎 | 紡織 | 面向新時代紡織重大需求🎺,從優質到卓越,構建紡織一流專業學位應用人才培養新模式 | 覃小紅、俞昊、張弘楠🐚、李明🧑🧒、王榮武😵💫、晏雄、郁崇文、崔啟璐 |
42 | 二等獎 | 材料 | 基礎實踐課程一體化建設🚵🏻,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 王海風、李耀剛、張青紅、羅維、鄒儒佳 |
43 | 二等獎 | 機械 | 新工科背景下多維度協同推進機械製造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王慶霞、周亞勤、胡俊、龐靜珠、呂誌軍、項前、吳喜如👨🏼⚖️、鄭小虎、吳重軍 |
44 | 二等獎 | 服裝 | 新文科背景下時尚創新產品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吳翔🎥、余繼宏、夏雅琴👩🏿🎤、吳春茂、田玉晶、袁姝、吳平❗️、楊驍麗 |
45 | 二等獎 | 化生 | 基於差異化教育理念的《無機化學》在線教學平臺建設 | 邢彥軍、張琳萍、楊常玲、侯煜、易濤☔️😸、宣為民🙎🏿♀️、梁凱、魏鵬🤛🏿、劉燕、鄧蒲輝 |
46 | 二等獎 | 管理 | 突出時尚特色🫸🏻,服務國際時尚之都🤲,構建本碩博一體的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 徐琪、沈濱🤲🏼、周莉莉、周建亨👩🏼🦲、周靜、何帥 |
47 | 二等獎 | 紡織 |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紡織品設計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薛文良🥙、馬顏雪、溫潤、劉蘊瑩🥖🏋️、錢競芳、丁亦、沈華、王克毅、張瑞雲 |
48 | 二等獎 | 教務處 | 構建多維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創新高校美育育人機製 | 姚遠、丁可、朱毅萌、沈潔🕵🏼♂️、王朝暉、李峻、周紀來⬅️⌨️、張璐🩹👇🏿、劉冰🥵💂🏼、汪存發 |
49 | 二等獎 | 人文 | 守正創新👿: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一體化創新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 葉長海、吳誌剛🧗🏼、杭麗濱🙎🏼♂️、楊桃蓮、蘇狀🤽🏼、吳悠、李淩燕、焦雨虹、於嵩昕、徐敏 |
50 | 二等獎 | 材料 | 產教融合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遊正偉、韓克清、金俊弘、劉勇、陳惠芳、吳文華🐄、滕翠青、楊麗麗、楊勝林、朱姝 |
51 | 二等獎 | 研究生院 | 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重點,“二個一百”支撐,培養國際合作創新人才的模式探索與實踐 | 俞昊、劉曉艷、張慧芬👩🔧、吳連超®️、孫增耀、田順利、唐維🍚、徐效麗、丁明利、查琳 |
52 | 二等獎 | 教技中心 | 構建“1+1+1”信息化服務平臺,推動實現本科教學“人人”“處處”“時時” | 張海生、劉冰🎎、王海紅、施美華🧲、張興越 |
53 | 二等獎 | 紡織 | 面向德才兼備卓越紡織人培養的本碩博三位一體紡織新材料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 | 張弘楠、權震震🪀、王黎明🩱、王榮武、陽玉球、黃莉茜、覃小紅 |
54 | 二等獎 | 服裝 | 構建“研究方法”模塊化課程體系,培養創新科研人才 | 張昭華、李敏、陳彩霞🥃、肖平🔲、田苗、高晗 |
55 | 二等獎 | 材料 | 不忘初心 以生為本——創建個性環境與學生發展相結合的“金字塔”式在線學習平臺 | 朱冰潔👨🏻🦳、吳文華、史同娜🦊、施鎮江🐊、朱娟娟 鄭偉龍、許佳麗、朱蕾🥊、劉津、楊偉 |
56 | 二等獎 | 人文 | 建構黨的創新理論教育 “五步工作法”的模式與實踐 | 資雪琴、汪永安👶🏿、李華清👨🏽🎨、穆莉、木拉提 |
57 | 三等獎 | 信息 | 面向新工科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信號與系統為例 | 白恩健🤵🏽、吳贇、李德敏🧎🏻♀️、葛華勇🪥、張光林 |
58 | 三等獎 | 信息 | 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創新實踐和課程育人的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 | 陳根龍、鄧開連🧉👫、張永芳🏚、白慧、尚建華、劉浩、李曉麗、徐海芹、華一村、沈利芳 |
59 | 三等獎 | 紡織 | 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紡織實驗教學混合式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 陳文娟🫵🏿、管曉寧、馮波、丁倩、俞雯👩🏻💻💹、林婧、饒秉鈞、王富軍 |
60 | 三等獎 | 材料 | 高質量黨建引領新時代材料類人才培養 | 戴蓉、朱美芳☠️、丁明利🏌️♀️、任鵬貞、廖耀祖、馬敬紅 余淼淼🦎、江曉澤✉️、陳惠芳🥧、李小鵬 |
61 | 三等獎 | 服裝 | 紡織服裝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評價領域學科交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 丁雪梅、王來力👲🏼、李敏📠、李昕🥻、吳雄英👐🏻、陳李紅 |
62 | 三等獎 | 教務處 | 基於多源信息融合的本科生綜合素質研究與實踐 | 方寶紅💂🏿♂️、陸嶸、張璐、丁可、楊桃蓮🥥、孫寶忠🦹🏻🤾🏿♀️、蒲芳、郭林彬、朱毅萌、姬廣凱 |
63 | 三等獎 | 信息 | 工程和實驗貫通、虛實結合的《過程控製系統》課程改革 | 韓芳、左鋒🥄🤹🏼♂️、陳磊🏌🏼♀️、孔維健 |
64 | 三等獎 | 信息 | 創新型🏇🏿、應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六協同”電類實驗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 | 華一村、劉肖燕🐿🛏、張永芳、鄧開連、沈利芳🫦、陳磊👩🏼🎤、王彤🌲、左鋒、倪林、任立紅 |
65 | 三等獎 | 環境 | 生態環境保護新模式下“四輪驅動”《環境評價學》課程體系建設 | 黃滿紅🧸、宋新山👩🏿🏫、錢雅潔、秦艷、陳剛、周娟 |
66 | 三等獎 | 環境 | 構建“教-學-用”課程教學模式🤽🏿♀️,提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實踐能力 | 李響🦸🏻🥉、薛罡、高品、劉亞男、劉振鴻 |
67 | 三等獎 | 紡織 | 面向交叉學科工程能力培養的“共創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研究 | 林婧、王璐🛫、管曉寧🚶🏻♂️、王富軍、李超婧 |
68 | 三等獎 | 人文 | 行政案例分析 | 劉奕、汪永安、劉海峰、何冉冉🧘🏽♀️、崔昊 |
69 | 三等獎 | 管理 | 產業學科優勢融合的時尚管理MBA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劉長奎、王文傑、劉東勝、劉瑩 |
70 | 三等獎 | 外語 | 應用能力提升導向下實用商務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龐炳良、吳蕾👨👩👧👦✣、蔣敏🤸🏼、姬廣凱、李盛 |
71 | 三等獎 | 機械 | 創新設計工程的新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法與實踐研究 | 沈瓊、周豐、周其洪🧜🏻、姚子穎🔵、王思萍 |
72 | 三等獎 | 材料 | 基於工程人才培養的材料類重點課程建設與“交織式”實驗教學方法實踐 | 史同娜、吳文華🕥、朱冰潔👩🏻🦼➡️、施鎮江👩🍳、馬敬紅、孫賓🚶➡️、於俊榮✂️、王雪芬、張幼維💘、龔靜華 |
73 | 三等獎 | 人文 |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關系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 | 蘇狀、於嵩昕、杭麗濱 |
74 | 三等獎 | 管理 | 技術與管理深度融合建設工程專業博士交叉性課程及其實踐教學改革 | 孫明貴、張慧芬 |
75 | 三等獎 | 外語 | 與日本名校合作的日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 | 王蕾/日語系 |
76 | 三等獎 | 管理 | “商學院模式”微觀金融課程群建設實踐 | 王千紅🏰、趙紅巖、李勇 |
77 | 三等獎 | 管理 | 旅遊管理專業產學研立體化建設的實踐與創新 | 吳曉雋🧝🏼♂️、邱潔威👮🏻♀️、王玲、朱丹🛴、李嘉晨、夏鑫 |
78 | 三等獎 | 馬院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復合教學範式探究 | 肖莎、高誌利、張乂凡、耿春曉、陳健 |
79 | 三等獎 | 人文 | 構建“視、聽📋、形🎂、觸”全媒體化的學生課堂成果展示平臺—基於卓越時尚傳播專業的教學實踐 | 徐敏、郭文韜、廖延彥、陳健 |
80 | 三等獎 | 外語 | 新文科時代寓思政元素於專業知識的“服飾與文化”課程內涵建設與人才培養 | 張厚泉、劉瑜、趙曉臨、王依民、聶長順🌜、王蕾、孫若聖、吳蕾🛌🏿、張蘭芳🪿🚣🏼、方蘭 |
81 | 三等獎 | 藝教中心 | 民族音樂多元化路徑在恒行3平台的探索和實踐 | 周紀來、沈潔、任曉傑、章丹丹、張曉冬 |